多头螺旋盘管发生器换热特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vxq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头螺旋盘管发生器足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驱动的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中最重要的换热设备之一,占据了制冷循环一半左右的换热面积。多头螺旋管发生器与汽车排气废热的换热特性对混合制冷循环有重要影响。螺旋盘管发生器管内选用R124-DMAC溶液作为制冷工质对,根据已有混合制冷循环的设计工况以及发生器的二维义排管束简化模型,应用CFD软件模拟计算得到不同尺寸结构发生器简化模型烟气的进出口压力降。并根据发动机排气压降不大于2kPa这条件确定多头螺旋盘管发生器的结构尺寸,即发生器管间距为31mm、发生器换热面积为2.5m2、发生器螺旋周数为17周以及发生器有效换热高度为0.9m。应用CFD流体模拟软件计算多头螺旋盘管发生器三维实际模型和各单根螺旋盘管三维模型。管内工作溶液为水,水的进口压力和进口温度与原工质相同,根据管外烟气二维模拟结果得到的烟气进出口温度,将其锭生器高度方向线性化作为管外烟气的进口条件。根据发生器三维模型模拟结果,以水为工质的螺旋管内单组份单相流动的发生器换热,螺旋盘管发生器整体换热量与各单换热量之和基本相同,误差为2%。以第四根单管作为平均换热量得到的发生器总换热量与螺旋盘管发生器的整体换热亦基本相等。以此可以通过模拟各单根螺旋管的换热量代替发生器的整体换热模拟,或者以第四根管的换热量代件发生器的整体换热量,达到减少模拟计算量周期的目的。为得到多头螺旋盘管发生器内多组分溶液沸腾相变的换热特性,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将多头螺旋盘管发生器简化为多管层三维直管模型。通过编程进行理论汁算,得到溶液特性沿发生器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管内溶液温度、发生器热负荷以及管内外换热系数随管外烟气的温度与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溶液质量分数随其增大而逐渐降低。通过简化模型对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进行热力计算,结果显示当汽车输出功率不小于180kW时,汽车制冷量完全由吸收式子循环提供,且此时吸收制冷子循环COPabs最大为0.40;当汽车输出功率不大于40kW时,汽车制冷量完全山压缩式制冷子循环提供;当汽车输出功率为100k W时,两个子循环提供制冷量相同。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使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蚕蛹油脂,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石油醚(60℃~90℃),固液比1∶10,时间4h,温度80℃,该条件下蚕蛹油提取率为31.0%。用气相色谱仪对蚕蛹油脂的脂肪酸进行
本研究对采集自内蒙古地区的16份酸粥样品和四川地区14份泡菜样品中的芽孢杆菌进行了分离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了解酸粥和泡菜中芽孢杆菌的组成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进一步研
目前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并加以有效利用的装置主要是风力机,它的性能优劣与否直接影响到风能的利用效果。为了使风力机能够无故障高效运行、降低制造及运行中的维护成本,设计合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对于D*算法,由于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规划阶段的庞大计算量,所得路径转角相对较大、 具有多次转弯数,且若目标点更换后,原有规划不宜再用,应再次作出规划等.因此,对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整体煤气化循环技术(IGCC)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洁净煤发电技术。但合成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也会污染环境。通过添加
随着柴油机增压技术的不断发展,涡轮输出功率不断增加,除了驱动压气机以外还有功率可以输出,因此衍生出了不同形式的复合柴油机,为了进一步提高功率,在此基础上添加补燃室以提高涡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技术流派,使得锅炉的结构以及布置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散热损失也有各自的特点。目前的行业标准参照同容量煤粉炉的散热损失
燃油在燃烧室内的喷雾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对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喷雾撞壁现象一直以来是内燃机研究的焦点之一。近些年来,许多运用喷雾撞壁现象优化燃烧室内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