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对比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在≥6.5℅及<6.5℅的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听力下降特点及疗效,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以及糖化血红蛋白A1c检查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①临床资料: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的病程在1个月以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②分组方法:将所有明确诊断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入院后第2天检查空腹糖化血红蛋白A1c。将糖化血红蛋白A1c≥6.5℅的患者入试验组,<6.5℅的患者入对照组。因试验组患者年龄均≥38岁,为排除年龄因素的干扰,将年龄<38岁且糖化血红蛋白A1c<6.5℅的患者剔除。试验组为59例,共计70耳。其中男25例,女34例。左耳30例,右耳26例,双耳同时发病7例(计14耳)。对照组为58例,共61耳。其中男22例,女36例。左耳26例,右耳29例,双耳同时发病3例(计6耳)。③诊断依据: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纯音听阈检查(PTA)、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内听道CT检查,根据患者病史及以上检查排除蜗后病变,明确诊断。比较两组听力学检查结果的特点。④全部患者均采用目前公认的综合治疗。注意休息,适当镇静,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甲亢等。使用改善循环类药物,营养神经类药物及予抗凝调脂治疗。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及辅助高压氧治疗。其中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同时给予巴曲酶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经1个疗程后复查纯音听阈检查,根据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检查回报情况分析疗效。⑤统计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包,将两组患者根据性别、年龄、听力受损侧耳、听力图形、听力下降程度、治疗后听力恢复情况等数值变量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1)治疗前两组间的性别比较、听力损失侧耳发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中双耳发病者比例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两组患者听力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99,P<0.01﹚,试验组以中度听力损失患者比例最多,对照组以轻度听力损失患者比例最多。按照听力图形分类,两组均以高频听力损失较重的下降型听力图最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65, P>0.05)。各频率听阈损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KHz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230,P<0.01)(3)治疗后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6.549, P<0.01)。(4)治疗后两组患者4KHz及8KHz听力提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KHz:F=0.000,P>0.05;8KHz:F=0.809,P>0.05)。结论:1、HbA1c与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受损侧耳无关,与患者性别无关。2、HbA1c升高会加重突发性耳聋听力下降程度,影响突发性耳聋的疗效。3、高频听力恢复情况与初始听力下降程度有关,与HbA1c水平无关。4、给予突发性耳聋患者以糖化血红蛋白A1c检测能够协助早期诊断糖尿病,并了解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还可以作为一项估计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参考指标,对于临床上采取及时的综合性治疗措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