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约20%的左半结肠癌患者以梗阻症状和/或体征急诊入院。目前,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根据传统观念,外科医师多选择分阶段的治疗方案,即造瘘、还瘘、二期吻合序贯治疗。但很多患者无法承受该方案所带来的痛苦。随着技术进步,放射介入联合术中肿瘤切除、结肠灌洗后一期肠吻合正在逐渐推广。我们对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OLC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估OLCC患者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的可行性并对本医院 OLCC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方法:我们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08年1月到2015年1月的OLCC患者进行研究。将如上患者分为5组:(1)ICI组:行急诊剖腹探查、结肠切除及术中结肠灌洗后一期吻合者;(2)HP组:行急诊剖腹探查、近端结肠造瘘、远端封闭术者(即接受Hartmann术者);(3)CON组:经保守治疗后肠梗阻症状部分或者完全缓解,进行结肠镜检查以及活组织检查确诊后择期手术切除肿瘤者;(4)COL组:未接受结肠癌切除术,只进行近端结肠造瘘术者;(5)INT组:置入肠梗阻支架或者经肛门引流管进行结肠减压,肠道准备之后择期手术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资料及共患疾病,术中数据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用于灌洗的液体量,以及术后数据如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肺炎、手术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ICU住院天数,从手术到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总天数(LOS)。数据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28名结直肠癌患者中共138(19.0%)人纳入研究,总人口(105例)的7.16%的患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ICI组中18例(68±16.01岁),HP组中41例(68±13.38岁),CON组中33例(67±16.06岁),COL组中33例患者接受了结肠造瘘(68±16.93岁),INT组(13例)(67±14.58岁)中有5例放置了自身扩张式金属支架,8例放置了经肛门引流管。五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共患病以及术前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8人中有4例(2.90%)死亡,其中HP组死亡2例(4.87%,第9天死于肺炎和第6天死于肺栓塞),CON组死亡1例(第4天死于急性心肌梗死),COL组死亡1例(第6天死于肺炎)。在所有分组中,CON组术中出血量最少(50(30,200)ml),并且从手术到经口进食天数最短(3.5(3,4.5)天),(P>0.05)。吻合口瘘ICI组发生1例(5.56%),HP和COL组无吻合口瘘,INT组发生1例(7.69%),CON组发生2例(6.06%),(P>0.05)。所有分组中,HP组切口感染率(24.39%)、腹腔感染率(4.88%)及发生肺炎的概率(29.27%)最高,但5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手术时间最长,平均时长222±92.18分钟,ICI组和 COL组手术平均时长分别为205±61.84分和216±82.64分,(P>0.05)。INT组合CON组分别与其他3个组相比,和ICI组、COL组、和 HP组的差异均有意义(P<0.05),INT组和 CON组之间择期手术准备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间介入放射经肠镜治疗时长有统计学差异,ICI组的总住院时长中位数(16(14,19)天)最短,HP组为(21(16,24)天),COL组为(21(9.5,18.5))天,INT组为(22(19,26))天,CON组为(22(18.5,27.5))天,(P<0.05)。介入治疗时长方面,SEMS亚组较长(50(30,60))分,TDT亚组时长为(30(3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亚组之间,从介入治疗到择期手术时长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DT亚组7(5,8)天,SEMS亚组7(6,7)天。结论:(1)急诊术中结肠灌洗并一期吻合可应用于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患者,不增加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2)行术中灌洗的患者住院时间较其他治疗方式的患者显著缩短。(3)应用术中灌洗治疗方案与其他外科急诊治疗方案相比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4)对于已发生转移或无法耐受手术导致病变无法切除者,建议急诊置入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其比自膨胀式肠梗阻支架患者经济负担较小,可显著缓解梗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