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999年,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底,老年人口已超过2.12亿,且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跌倒是高龄老年人首位伤害死因。如何改善老年人跌倒现状和实施有效干预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运动干预是老年人跌倒综合防治方案中重要的干预措施之一,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较滞后,尤其缺乏针对性的运动干预模式和指导方案。本研究通过实施核心力量和太极拳锻炼两种运动方式,观察比较两种运动方式对中老年人跌倒风险效果的改善作用,为降低女性中老年人跌倒发生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市社区55-65岁女性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Tetrax跌倒风险测试系统进行测试,从中选取存在中度跌倒风险的女性中老年人24名,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核心力量组(12人)进行核心力量锻炼,太极拳组(12人)进行太极拳锻炼,两组练习周期均为12周。受试者无视力障碍,无运动禁忌症,近期没有服用影响神经系统药物。根据两组受试者身体状况和锻炼基础,分别制定适宜的运动处方,并进行12周运动干预实验。核心力量组主要采用以自身体重为负荷的静态和动态支撑练习、不稳定状态下的支撑练习以及利用多种器械进行的组合练习,太极拳组主要练习杨氏太极拳简化24式。每次锻炼约1小时,每周3次,持续12周。通过分析比较受试者锻炼前后身体成分、身体素质、平衡能力与跌倒风险以及膝、踝关节肌肉的峰力矩和平均功率的变化,说明两种锻炼方式对女性中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结果:1.锻炼前后受试者身体成分指标变化与锻炼前比较,核心力量组受试者躯干和双下肢肌肉量显著增加(p<0.01)体重、BMI、体脂肪和体脂百分数等各指标明显下降((p<0.01));太极拳组受试者躯干和双下肢肌肉量有显著增加(p<0.01)。两组受试者身体成分各指标锻炼前、后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锻炼前后受试者身体素质指标变化与锻炼前比较,核心力量组受试者30秒坐起次数、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和动态平衡得分等指标均较锻炼前显著提高(p<0.01),反应时显著缩短(p<0.01)。太极拳组受试者坐位体前屈、30秒坐起次数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等指标均较锻炼前显著提高,反应时明显缩短(p<0.01),动态平衡得分显著提高(p<0.05)。两组受试者身体素质各指标锻炼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锻炼后核心力量组动态平衡得分显著提高,与太极拳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锻炼前比较,核心力量组膝关节屈肌和伸肌在60°/s和120°/s角速度下的峰力矩和平均功率具有显著性增加(p<0.05),踝关节跖屈肌和背屈肌的峰力矩和平均功率具有显著性增加(p<0.05);太极拳组膝关节屈肌和伸肌的峰力矩和平均功率有显著性增加(p<0.05)。两组锻炼前膝关节屈肌及伸肌和踝关节跖屈及背屈肌在60°/s和120°/s的角速度下的峰力矩和平均功率无显著性差异,锻炼后核心力量组踝关节跖屈肌和背屈肌的峰力矩和平均功率显著增加,与太极拳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锻炼前后受试者八点星形偏移(SEBT)指标变化与锻炼前比较,核心力量组SEBT测试右腿支撑时,左腿在八个方向上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左腿支撑时,右腿在八个方向上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太极拳组双侧下肢在SEBT测试八个方向上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两组受试者SEBT测试在锻炼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锻炼后核心力量组双侧下肢在八个方向上均显著性提高,与太极拳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锻炼前后受试者跌倒指数变化与锻炼前比较,核心力量组跌倒风险指数、摆动振幅和稳定性系数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太极拳组跌倒风险指数、摆动振幅和稳定性系数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受试者锻炼前各指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锻炼后核心力量组跌倒风险指数和摆动振幅均显著降低,与太极拳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12周核心力量锻炼可以促进女性中老年人躯干肌肉量和下肢肌肉量的增长,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及膝、踝关节屈肌和伸肌力量,并提高反应速度,增强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对于女性中老年人降低跌倒风险具有显著干预效果。2.12周太极拳锻炼可以促进女性中老年人躯干肌肉量和下肢肌肉量的增长,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及膝关节屈肌和伸肌力量,提高柔韧性和反应速度,改善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对于降低跌倒风险具有显著干预效果。3.两种锻炼方式在改善女性中老年人的身体成分、身体素质和静态平衡能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改善动态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上,核心力量锻炼效果要优于太极拳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