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岛,作为中国当代诗歌最鼎盛岁月里的佼佼者,以其特有的睿智批判、富有张力的理性视角以及对自由公正的热情追求,使得他成为了八十年代最有号召力的诗人。北岛出国后仍然坚持诗歌写作,并在诗歌主题与艺术风格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的学术界对于北岛的诗歌研究仍存在着思维定式,在研究视角上仍然受到前期学界对北岛诗歌的“政治化”和“经典化”解读的影响,没能从八十年代对北岛的固化认识中解放出来,以致于北岛后期的诗歌研究总处于被前期诗歌研究所遮蔽的状态。同时,也很少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考察北岛诗歌创作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缺乏对北岛诗歌精神核心的发掘与历史定位。本文以北岛提出的“古老的敌意”这一诗歌观念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文本的细读和作家成长背景的分析,以此探寻北岛诗歌创作的精神内核。通过梳理,笔者认为“古老的敌意”源自人的本能敌意意识,并由此衍生出强烈的质疑观念和焦虑意识,随之强化而成批判、否定和抗争意识,在表征上形成一种文本的紧张。这一观念还存在着一个集体认可和传承的过程,它是一种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的作用对象通常具有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即对外在世界的揭露与批判和对自我的剖析与反思,责任意识是这种集体意识的核心组成部分。论文全文分六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对北岛及其诗歌创作做一个梳理,提出他的诗歌创作所涉及到的最普遍的文学问题,如文学与政治、文学的高雅与通俗。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对“古老的敌意”这一概念的内涵做出分析和归纳,并将其扩展至历史和文学史这两个层面加以论述;第二部分主要从文本细读入手,通过分析诗人与时代、自我、母语三者的紧张关系,来展现“古老的敌意”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第三部分主要探寻北岛“古老的敌意”的成因,从时代背景、个人感情、同辈人的影响、外来思想以及创办《今天》杂志等几个方面来加以探讨,侧重文学外部研究;第四部分试图从“人道主义的历史责任感”和“自我规约的理性精神”这两个方面对北岛诗歌所具有的“古老的敌意”的价值意义进行分析,并加入北岛自我诗歌创作与当代诗歌的命运,从北岛这个个体入手分析当代诗歌的“边缘化”问题。结语主要分析北岛诗歌存在的一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