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异质结CuInSeTe/CdS量子点的制备及其超快载流子动力学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量子点(QDs)由于其量子尺寸限域效应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如量子点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尺寸依赖性、高荧光量子产率以及高吸收系数的光学性质使得量子点在生物医学和光电器件应用领域备受关注。其中在生物医学成像、发光太阳能聚光器(LSC)、发光二极管(LED),用于制氢的光电化学(PEC)电池和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C)等光电转化器件应用领域,量子点所呈现的吸收与发射光谱的尺寸依赖性和高荧光量子产率具有极大的优势。然而,由于胶体量子点的高表面敏感性,使其具有较低的光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制约了各种基于量子点的生物医学与光电器件应用的进一步提升。量子点表面构筑核/壳结构异质结,可以有效地钝化表面陷阱/缺陷,调整核/壳材料的组分和尺寸结构可以进一步对量子点能带结构进行调控,有效提升量子点光物理与光化学性质。迄今为止,构建基于核壳结构量子点高效光电子转化器件仍有一些亟需解决的挑战性问题:i)可调的近红外(NIR)荧光发射,特别是在NIR-II窗口中(即~1000-1700 nm波长区间),这对近红外光子的深层组织穿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近红外生物医学成像和光通信等。ii)超长的载流子寿命,有利于高效的电荷分离/转移,可以进一步提高基于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光伏器件的效率。iii)对量子点电荷载流子动力学过程的解析,包括量子点中的超快光致电荷产生/传输过程,是指导设计制备高性能量子点光电器件的关键。本论文主要针对胶体半导体量子点能带结构对光电性质的影响以及低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前驱体注入生长制备核壳结构量子点,研究不同尺寸及能带结构对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影响;结合时间分辨光谱和理论计算模拟了各种核壳结构量子点中的电子-空穴波函数分布,研究量子点的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最终制备基于量子点的光限幅薄膜器件和量子点敏化光电化学电池,应用到太阳能光电转化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从传统的胶体量子点出发,针对“巨型”核壳结构量子点进行进一步研究拓展,由于大部分“巨型”核壳结构量子点都是球形,而近年来报道出了非球形核壳结构量子点对电子-空穴空间分离非常有利。另外,大部分“巨型”核壳结构量子点发射光谱一般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具有近红外区域发射的“巨型”核壳结构量子点也是拓展该领域非常有前途的研究方向。本论文合成具有近红外发射特性的金字塔形“巨型”核壳结构量子点并研究其中间生长过程和形貌/尺寸/晶相等结构成分信息。通过对其组分以及尺寸形貌的调控,实现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可控制备生长以及能带调控。(2)结合时间分辨太赫兹和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核心量子点和核/壳量子点中的载流子动力学过程,重点研究时间分辨发射光谱下的激子寿命,以探究其非球形结构对电子-空穴空间分离效率的影响。利用理论模拟仿真金字塔形“巨型”核壳结构量子点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电子-空穴波函数分布,结果表明,量子点的电子波函数分布离域于量子点的核与壳层结构中,而空穴波函数分布局域于量子点的核结构中。从而在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其光学特性和准II型的能带结构。通过瞬态光谱,对核壳结构量子点光生载流子产生、转移以及传递过程进行探究,研究了核壳结构量子点的超快载流子动力学过程,对异质结量子点的光激发下载流子迁移转移机制进行了阐明分析,作为光电转化应用的理论指导。(3)制备的基于量子点高透性薄膜具有优异的光限幅特性,结合时间分辨太赫兹光谱对量子点薄膜的非线性光学性质机理进行研究,核壳结构量子点由于其尺寸以及准II型能带结构,光生载流子具有更长的散射时间,因而表现出更强的光限幅特性。由Drude-Smith模型测量量子点的薄膜电导率,计算出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光生载流子散射弛豫时间为~108 fs,而核量子点的光生载流子的散射时间只有70 fs,因此核壳结构量子点薄膜呈现出较强的光限幅特性。(4)制备出基于量子点光敏化的光电化学电池。对不同能带结构的核量子点与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光电化学电池器件性能和稳定性进行测试分析。厚壳层的核壳结构量子点光电化学电池具有高达~4.5 m A/cm~2的饱和光电流,是单独核量子点器件的9倍,且核壳结构量子点光电化学电池的稳定性明显强于核量子点。量子点器件的光子电子转换效率测试结果表明,核量子点和薄壳层的核壳结构量子点器件的光生载流子来源主要是核量子点对近红外区光的吸收,而厚壳层的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光生载流子来源主要是壳层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吸收。且随着壳层厚度增加,量子点器件的饱和光电流密度提升,器件性能增强。
其他文献
离子推进器具有比冲高、效率高、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轨道卫星、深空探测和星际航行等任务。放电室是离子推进器生产等离子体的主要组件,其放电效率直接影响推进器的工作性能。然而由于实验成本和数值计算能力的限制,放电室内的许多放电机制仍未被很好地理解,限制了对其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因此,本文研制了高性能粒子模型对放电室的等离子体特性、外加磁场影响和动态电磁效应等关键物理问题展开研究,
学位
随着深度学习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内容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标注,其所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不断涉及到对更高语义信息的分析和理解。本文针对图像/视频和文本之间的跨媒体高层语义理解,特别是对跨媒体语句生成与定位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跨媒体语句生成与定位课题相关的技术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接着,从跨媒体语句生成,即图像文本描述自动生成这个具体任务出发,研究了图像区域定位和视觉注意机
学位
雷达目标三维成像及散射特性研究是结合三维测试系统以及雷达三维成像技术,并对全空间目标散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先进研究方法。该项研究有助于评估雷达目标的隐身性能或雷达系统的反隐身性能,并可协助开发具有低可探测性的装备或提高雷达探测水平,为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测量、雷达目标检测与识别、隐身涂层的吸波指标评估、反恐、安检等应用提供新技术途径。该项研究的核心在于如何
学位
细胞类型研究是生命学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些年,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可以在单细胞尺度对大量细胞的多个特征进行检测,这为细胞类型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由于单细胞数据集通常是高维且无标签的,聚类方法逐渐成为细胞类型研究中的主要数据分析方法。但是,现有的聚类方法往往在效率、有效性或鲁棒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解决规模较大、维度较高的单细胞数据集的聚类问题,本文提出了四个在效率、有
学位
微波为载体的能量传输技术可实现能量远距离无线传输,相比于传统有线能量传输方式,具有一发多收、部署简便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在军民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微波整流电路将微波能转换为直流电能,是微波能量传输、环境电磁能量收集等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整流效率、功率容量等性能决定了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系统的效率及实用性。面向环境微功率无线能量收集、高功率微波输能等广泛应用需求,亟待研究发展宽带、高动态输入功率及宽负载
学位
太赫兹波在科学研究与应用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随着太赫兹源、探测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对太赫兹功能器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器件中光、电调控方式不能满足太赫兹波非互易传输功能,而基于磁光效应的太赫兹磁控器件,能够兼具非互易和磁可调性能,可以实现磁光隔离、调制和磁场传感等功能,在太赫兹应用系统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单晶石榴石薄膜在微波与光通信技术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积极开展其在太赫兹波段的相关应用基础
学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病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慢性应激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诱因。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对神经发生的损伤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的病理基础。小胶质细胞依赖表型的变化发挥对神经发生的损伤或保护作用。依据小胶质细胞的可塑性,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可以在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抗炎信号可以诱导小胶质细胞呈现促神经保护表型,但其机制依旧不是很清楚
学位
无线分布式雷达是一种新型雷达体制,通过将空间广泛分布的节点组网,利用无线信道实现信息交互,采取分布式架构完成融合处理,从而实现多雷达协同探测。相比于传统有线集中式雷达网络,无线数据传输可为雷达网络提供更大的部署范围、更高的构型自由度;分布式信息处理可有效降低融合数据维度,从而降低通信带宽需求,或提升网络节点容量。基于以上特点,无线分布式雷达体制可应用于组网编队战机、舰船编队、无人机蜂群、车路协同自
学位
真空电子器件的阴极作为器件工作的电子发射源,被誉为是真空电子器件的心脏。由于场发射冷阴极具有效率高、功耗低、尺寸小、冷发射、瞬时启动等优点,被认为是可能代替目前广泛使用的热阴极的理想阴极。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具有极高的长径比、纳米级的发射尖端,以及良好的导电、导热特性、耐高温和耐粒子轰击等特点,是场发射冷阴极的理想材料,另外,CNTs薄膜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具有在工
学位
根据标准参考量化常规患者的个体大脑发育变化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并且这一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精准医疗倡议。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年龄依赖性大脑发育轨迹可靠地描述了大脑活动。尤其是,人们可以根据与正常发育轨迹的偏离程度来检测脑功能障碍。依此,根据大脑EEG标准发育轨迹来进行疾病诊断的研究就是著名的“定量脑电”(quantitative electro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