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的生态向度——论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价值理念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f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个恒久而弥新的话题,其中也不乏以道德的眼光来观照这一关系的,只是作为一种哲学伦理学思潮,明确地主张自然具有道德地位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存在道德关系,却是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这就是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的兴起,它直接导源于现实中的环境与生态危机。西方环境伦理思潮各流派在不同的层面上探究自然存在物的道德地位以及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问题,其中美国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作为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主张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是人的道德应该。其哲学努力在于沟通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构建自然价值与人类德性、自然与文化辩证互补的环境伦理学,开辟伦理道德的生态向度。 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立足于西方伦理思想的整体发展,通过伦理拓展主张人类的道德视域应扩展至自然生态系统,通过伦理转向坚持人类价值理论和道德价值观的生态/环境转向,通过伦理整合论证了自然与文化、自然价值与人类德性的辩证关系,通过伦理反思批判了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和不公正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 罗尔斯顿以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为理论支撑,以道德是人的本质规定和存在方式为根据,论证了环境伦理学伦理拓展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在物质、生命、精神三个层次上作为人类根源的大自然成为道德关注的对象,是道德他者范围迄今为止最广泛、最彻底的扩展,这使得环境伦理学成为最具利他主义精神的、更具包容性、无歧视性和生命力的伦理学,它在关注非人存在物和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存在目的和整体利益的同时包容了自我利益和个体利益,因而是最具生态性的利他主义伦理学。针对现代西方道德意识结构的倒错,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主张“恰当的生存单元就是道德关心的恰当层面”,强调自然观、世界观相对于人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前提优先性,力图为人的道德价值观提供存在论基础、注入生态性内涵。 罗尔斯顿认为,“环境伦理学使西方伦理学走到了一个转折点”,这一伦理转向的标志性概念就是“内在价值”和“整体主义”。通过论证大自然及其存在物的内在尺度和内在价值,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实现了价值范式由主观工具价值论向客观内在价值论的非人类中心转换;通过论证生态系统的系统价值统摄个体生命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以及人类整体环境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实现了环境整体主义转向。客观内在价值论并不否认人的主观价值的存在,环境整体主义也不排斥而是包容了人类利益和个体利益,所以,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转向通过强调道德的关系性和整体性而赋予了伦理道德以涵容更广伦理整合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在前述分析论证基础上的具体构建。罗尔斯顿首先论证了自然与文化各具独立性而自然又环绕文化的辩证互补的生态关系,进而提出在环境伦理语境下人的德性从属于自然的内在价值,环境伦理学应当是价值伦理与德性伦理相结合、目的论与道义论相统一的伦理学,表现在环境伦理实践中即是自然主义环境伦理准则与人本主义环境伦理准则的结合。伦理整合的目的是为人的道德规定性和存在方式确立一个宇宙自然的大背景,促使人类道德在存在论的意义上更趋成熟和完整,这也是伦理道德的生态性所内涵的。 伦理反思是反观西方“现代性”道德是否有助于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建构。罗尔斯顿认为欧洲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西方“现代性”道德存在着个人主义的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的偏执和物质性的低下等问题,同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存在着价值盲点。“现代性”道德在物化、异化了自然的同时,也把人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物化、异化了。可以说,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与环境伦理理念存在着严重的不相融性,而建基于个人主义价值观之上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则从制度上强化了人对自然的道德无视。所以,罗尔斯顿认为环境伦理学无法建基于主客二分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哲学体系和个人主义道德价值观体系之上,期望到强调人与自然两相互补、和谐共生的东方思想中寻求伦理道德的存在论根据和生态性向度。 罗尔斯顿所开创的“伦理的生态向度”决不仅仅是指道德关注自然生态系统,它至少还有如下三个重要含义:一是人的安身之处、人的居所的生态性,人不仅生活于文化环境中,也同时栖息于自然环境中,人固然是独立的文化存在,但不能把自己看作是“逃离”(exodus) 了自然的存在。这种居所的生态性决定了“伦理的生态向度”的第二个含义,就是作为人的本质规定和存在方式的道德的生态性,即同时置身于自然与文化这一生态性背景下的人须践行道德的自我他在性、关系性和整体性,约束个体自我和人类自我的自利性,坚持共同体利益的逻辑优先性,把自我利益和个体利益融于整体利益,我存在是因为共同体存在,而不是相反。“伦理的生态向度”的第三个含义是,道德须统摄人类生活的两大领域(自然与文化),以环境伦理与人际伦理共同构成完整的伦理学·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在于,在宇宙自然的视角下,将人同时置身于自然与文化的共同背景之中,在自我的他在性、关系性和整体性中为人类的道德生存开辟了新的生态向度,期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其他文献
哲学价值论发源于西方社会,如今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的视角,来厘清马克思之前哲学价值论的主要历史形态及其理论困境,并指出马克思哲
高新技术是当今世界竞争的制高点,而高成长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科技企业加速器着眼于高成长企业发展需求,通过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为其提供加速发展服务,是
大庆油田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庆以“两论”起家,以“两分法”前进,进入新时期又以“三个发展”为原则
到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经历了以语言为主线的本体论转向。诠释学本身有着一种强烈的实践倾向,它起源于修辞学和经典文本的解释,活跃于其中的是被运用的语言,所揭示的是说服(修辞学
以我国的实验室为例,通过在场研究,对我国实验室中科学知识的生成进行探讨和分析,兼及与国外ssk和后ssk的对话。   长期以来,传统观点认为,科学思想的发现是由自然界决定的,而科
1950年代末农村人民公社的生成及其制度设计与实施,既有中共中央对于美好社会的理想与追求,也顺应当时世界合作社大潮的形势:既有毛泽东将农民“组织起来”,走出中国自己的农
学位
经济德性尤其是经济道德或经济与道德关系问题的研究,20世纪60、70年代发源于美国,而后逐步在欧洲各国得到重视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理论界开始涉及该问题的研究。尽管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