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科学知识的生成研究——以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accp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我国的实验室为例,通过在场研究,对我国实验室中科学知识的生成进行探讨和分析,兼及与国外ssk和后ssk的对话。   长期以来,传统观点认为,科学思想的发现是由自然界决定的,而科学家研究自然规律的行为是受严格独特的科学规范和理性程序指导的,它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ssk对这种观点提出了直接的挑战。ssk试图挖掘科学知识的本性,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鸿沟,但是由于其思想有过于极端的一面而受到诸多批评。ssk致力于挖掘科学知识中的社会因素,其愿望是美好的,其意义是重大的,并且已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对社会因素过分强调,根本否定了科学的理性因素,否定科学的客观真理性,这显然是矫枉过正的。   该研究通过为期将近一年的实验室生活,以与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若干活动为截面,展示了我国实验室中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并且对这些科学研究进行分析,提炼科学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社会在科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意义重大,但是社会因素并不是充分的、首要的。科学知识既受到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又具有内生的性质;科学知识是在科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的认知起到关键作用。认知和创造性实践是实验室文化的重要体现;科学知识的产生具有情境相关性,对于科学知识产生过程与境性的分析不能推断出科学知识成果不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国内外实验室研究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在国内展开实验室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研究的过程中应注意研究方法和方式。   该研究尝试在中国语境下从事实验室研究。通过实践,我们不仅能够更好的审视ssk,理解传统科学哲学、ssk和后ssk,检验国外的实验室研究成果,有理有据的批判或接受这些理论成果,更重要的是摸索在中国开展案例研究的途径,呈现出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教训,或给出建议。通过研究,该工作还在挖掘“中国特色”的实验室研究的内容和方式上做出努力,并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其他文献
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 1922-1996)是现代科学哲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哲学家,是20世纪最后30年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其学术标签是“范式”理论,“范式”曾一度风靡全球
先秦、两宋、明清之际和清末民初这四个历史时期,是传统公私观念演进的四个重要阶段。其中,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群体的公私观可以看成是思想史、哲学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哲学价值论发源于西方社会,如今在我国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的视角,来厘清马克思之前哲学价值论的主要历史形态及其理论困境,并指出马克思哲
高新技术是当今世界竞争的制高点,而高成长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科技企业加速器着眼于高成长企业发展需求,通过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为其提供加速发展服务,是
大庆油田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庆以“两论”起家,以“两分法”前进,进入新时期又以“三个发展”为原则
到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经历了以语言为主线的本体论转向。诠释学本身有着一种强烈的实践倾向,它起源于修辞学和经典文本的解释,活跃于其中的是被运用的语言,所揭示的是说服(修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