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了解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prematurity,ROP)的早产儿视网膜功能发育程度,比较其与正常足月儿的异同,探讨早产儿和足月儿各自视网膜功能发育的规律,并为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发育提供测量参数。方法1.对60例新生儿及10例成年人随机选取一眼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包括视杆反应、视锥反应、最大混合反应、30Hz闪烁光(30Hz flicker)和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所有受试者均无窒息史、吸氧史及家族遗传病史,眼部检查正常。2.按照胎龄和受试时间将其分为7组:足月40w组(20眼):胎龄为40周,受试时间为生后7天内足月44w组(10眼):胎龄为40周,受试时间为生后4周早产35w组(10眼):胎龄为35周,受试时间为生后7天内早产37w组(10眼):胎龄为35周,受试时间为生后2—3周早产40w组(10眼):胎龄为35周,受试时间为生后4—5周成人组(10眼):正常成人对照组3.比较足月40w组、足月44w和成人组FERG的特点,分析正常足月儿出生后视网膜功能发育的特点。4.比较足月40w组和早产35w FERG的区别,分析早产儿和正常足月儿出生时视网膜功能发育的异同。5.比较足月40w组和早产40w组FERG的异同,分析早产儿矫正胎龄达到40周时视网膜功能能否达到足月儿出生时的水平。6.比较早产35w组、早产37w组和早产40w组FERG的特点,分析早产儿出生后视网膜功能发育的特点。结果1.比较足月40w组、足月44w和成人组FERG,可见足月儿在出生后3—7天内视杆反应、视锥反应、最大混合反应以及30Hz闪烁光均能记录到与成人相似的波形,只是振幅较低、潜伏期较长。2.比较足月40w组和早产35w组FERG,可见早产35w组FERG的视杆反应、视锥反应、最大混合反应、30Hz flicker各波形振幅明显低于足月儿,潜伏期除了视杆反应b波早产35w组明显延长外,其他反应各波形两组均无明显差别,说明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功能发育明显低于足月儿。3.比较足月40w组和早产40w组FERG,可见早产40w组最大混合反应的a波、视锥反应的a波和b波的潜伏期略短于足月40w组,视杆反应b波、最大混合反应b波和30Hz flicker峰值的潜伏期两组无明显显著差异;各波的振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比较早产35w组、早产37w组和早产40w组的视锥细胞b波和视杆细胞b波可见,在潜伏期方面两者曲线基本呈平行趋势;在振幅方面视杆细胞发育呈先快后慢的趋势,而视锥细胞则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结论1.足月儿在出生时视网膜的视细胞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育,但与成年人相比还有明显的不同。2.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发育与足月儿相比相对比较迟缓。3.体重正常的早产儿达到预产期时视网膜的发育已达到足月儿出生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