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带状疱疹作为一种令患者痛苦且致残的疾病,是由感觉神经节当中的潜伏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再一次活化引起,其典型特性为起泡的疼痛性皮疹。对于8%~27%患者,在急性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会出现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被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概率显著增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作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会引起严重的神经性疼痛,这种神经性疼痛不会随着水泡的消失而消失,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深远的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残疾。目前仍旧没有较好的疗法来改善疾病。治疗目标仅仅是对其症状进行控制,但通常简单的药物治疗并不足以缓解神经性的疼痛。本文在综述当中对带状疱疹以及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诊断与特征、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为带状疱疹的治疗以及疱疹后神经痛的预防提供依据。对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性因素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也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早期的急性带状疱疹进行及时的诊治从而有效的预防神经性疼痛的发生;对疱疹后神经痛的病理生理学能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也能为揭示这种疾病发病机制的病理学提供重要的信息。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从中国的带状疱疹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汇总分析中评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预测因子。旨在探讨血清中一种新型神经损伤相关蛋白-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的表达水平、疼痛程度与神经损伤以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之间的关系。实验方法本研究由齐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主要的研究对象为经过初期筛查的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和健康的志愿者。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疼痛管理部门一共招募了患有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患者80例,身体康健的志愿者作60例作为对照。对所有的患者和志愿者进行以下神经损伤测试,包括: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定量感觉测试(QST)和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第7天血清中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表达水平的检测,此外,所有患者在疱疹后6个月重复所有项目。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V17.0数据处理程序进行分析。实验结果80名受试患者中有74人完成了这项研究。受试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方面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7天以及随访6个月后对受试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感觉定量测定和疼痛评分,来评估受试者的感觉缺失程度以及疼痛程度。同时测定了受试者血清中的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表达水平。在急性带状疱疹的第7天,所有的受试患者的冷感感觉缺失值,热感感觉缺失值,冷痛感觉缺失值,热痛感觉缺失值以及血清中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在6个月后,共有34例受试患者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的各种感觉缺失值以及血清中的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未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并且发展为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在急性带状疱疹期血清中的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的值明显低于未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在急性带状疱疹期间的表达的值。对于部分相关性和多变量逻辑回归结果发现,血清中的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表达水平的变化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实验结论受试者血清中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表达水平与神经损伤和神经规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可能被用作为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一种预测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