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选集》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体现。《毛泽东选集》中大量运用了习语,这些习语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地传达了毛泽东思想,突显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毛泽东选集》英译过程中,怎样将文集中这些习语准确的、传神的译成英语,并让读者接受该翻译是翻译工作者的一个重大难题,是该文集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接受美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当代西方文学研究方法。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以读者接受实践为依据,相对独立存在的理论体系;它强调接受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强调接受者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对艺术作品的调节机制,扬弃了“文本中心论”的主张。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文学历史能动的创立者,该理论体系的一个重大突破体现就是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强调阅读译本的过程不是译者与译本单向地向读者灌输形象和意义后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积极参与、同译本形成辩证的对话关系。接受美学在转变传统的文学翻译观的同时,开拓了语言与阅读过程关系这一广阔的领域,使人们站在新的角度去考虑读者与作品的关系,为应用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如何忠实、流畅地将这些汉语的精华译入英语,并让译语读者接受该英译本,成为《毛泽东选集》汉译英过程中最重要、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本文作者运用接受美学理论翻译习语,从读者角色和地位、期待视野、文章空白点这三个方面对接受美学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习语英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方法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研究《毛泽东选集》中的习语英译是可行的,是成功的。本论文中所有的例句都选自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六十年代版。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要介绍本文的主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创新。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回顾国内外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翻译研究及国内外《毛选》的英译研究,分析以往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的不足。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部分,介绍接受美学理论的来源与发展并阐述接受美学理论中三个主要概念——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期待视野、文章空白点。第四部分从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期待视野、文章空白点来讨论《毛泽东选集》中习语的翻译;通过这三个方面对接受美学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习语英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方法。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对全文做出回顾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