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与福克纳的比较研究——以人物形象透视为中心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o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篇小说的好坏。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作者心态、多元性格、多重文化的产物。福克纳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创造了描写美国南方社会的规模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在这个南方世界中,塑造出了共计七百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构建了一个极富特色的人物王国。同样,在中国,也有着一位书写属于中国的南方天地的作家苏童,苏童也以善于塑造人物闻名,苏童笔下的南方世界里,也生活着同样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以人物形象的透视为研究中心,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就能走迸两位作家创作出来的南方世界,从而去了解这些人物形象背后作者深层的心理结构,作者的美学观点以及人物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时代和社会问题。  近年来,虽然对福克纳和苏童的研究都层出不穷,各种新理论新观点也不断涌现,但将福克纳与苏童类比的论文仍旧比较少,更是缺少将两位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进行类比和透视的论文。关于福克纳和苏童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独立研究成果,也多将关注点放在两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身上,对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以及少年形象,几乎没有涉猎,这不能不说是两位作家作品人物形象研究中的一个缺憾,也是这篇论文的意义所在。本篇论文主要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以形象学研究为中心,透视福克纳和苏童作品中人物形象背后深层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论文绪论部分简要回顾了福克纳在中国以及苏童在美国的译介和研究情况,以及近年来关于苏童与福克纳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交代本论文选题的写作缘由、思路和价值以及创新意义。论文的正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透视两位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从两位作家刻画女性人物形象的时代背景入手,进而对两位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目前国内外对于福克纳和苏童笔下的女性形象,有诸多研究成果,所以这一部分将重心放在了两位作家笔下有着共通性的女性形象分类上面,分为“旧南方的殉葬者”“旧南方的反抗者”和“新生活的希望”,从相同之处入手来找出不同之处,继而透视这种不同之处背后两位作家复杂的女性观,以及这种复杂的女性观的成因。  第二部分是男性形象透视,对两位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做了类比和分类,无论是福克纳还是苏童,他们笔下的男性形象,到目前都是研究上较为缺失的一块,然而两人在作品中都通过不同的男性人物形象,分别展现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氛围之下,“男性的堕落与毁灭”、“男性的无力与赢弱”以及独属于福克纳的“男性的重建与新生”。相同处和不同处的背后,展现着不同的精神内涵。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少年形象,首先讲述了两位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所采用的“少年视角”,而后对少年形象进行分类,进而追根溯源,找出这种人物形象之后的文化之根,指出“堕落的南方”、“动荡的岁月”以及“残缺的世界”,是福克纳与苏童创造出来的孤独与迷茫、追逐与迷恋、逃离和反抗的少年形象的文化之根。  第四部分是独有的文学经典形象的透视,选取了两位作家文学创作中的经典形象。即“边缘人”形象和“患病者”的形象,这两种类别的人物形象,在福克纳与苏童的作品中都出现过,并且极其具有典型意义,已经成为了文学经典形象,背后更是隐藏着深层的时代精神。  论文的结语部分是一个系统化的总结,综合阐述了通过上面四个章节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对一些重要的观点进行了强调。同时尝试对两位作家从文化和审美等方面探寻出两位作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认为福克纳与苏童所构建出来的规模宏大的人物形象之后,都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也都洋溢着一种悲剧性,但和苏童相比,福克纳的人物王国中,除了弥漫着这种悲剧性,还存在着另一种独有的崇高感。
其他文献
出版于1913年的《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成名作,甚至被一些人视为他一生唯一重要的作品。这部作品以作者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为背景,以文学为形式生动而细致的描绘了自
疾病常常会给世人一个反思人生的机会.最近,著名IT人士李开复在微博上公开自己患癌的病情,他反思过去的生活工作时说:自己的负荷一直比较重,甚至坚持每天努力挤出三小时时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桥梁道路建设也越来越完善,随着桥梁道路的建设规模的扩大,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就相对较高,特别是在桥梁道路软土基地建设这一方面对于技术的要求尤为
期刊
伊恩·麦克尤恩在英国享有盛誉,创作成果颇丰。出道就凭其处女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197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且一举拿下毛姆奖。此后的作品也不断获得各种奖项,不仅持续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基于对当时祖国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文艺复兴南欧的独到理解,以15世纪末佛罗伦萨城邦之复杂历史场面为背景,创作出一部表达或者诠释其关于
本文主要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具体作品的解读和时代政治思潮的分析中展开对1949~1966年革命历史文学题材的论述,探究这类文学样式是如何表现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革命的历史又是
本文从四部分论述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命题,它在不同时代、不同代表人物那里有不同的含义,但是总体看来: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必须服从自然界的规律
为了研究大型球磨机的抗震性能,首先建立了球磨机回转体和地基基础的整体系统有限元模型;寻找地震作用最危险工况,分别以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和澳大利亚抗震标准作为输入激
本文绪论部分梳理了穆旦的生平与诗歌创作。其次综述了穆旦诗歌研究现状的发展历程,以及穆旦诗歌研究的三个主要的方面:穆旦基础研究的深度开掘;对穆旦诗歌诸多诗学命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