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更好的满足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我国央行自2013年以来陆续创立了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兼具数量型和价格型特征,既弥补因外汇占款下降所造成的流动性缺口,也对央行构建利率走廊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近年来金融高杠杆问题突出,其根源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空转套利等违规行为。那么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是否会对金融杠杆造成影响?本文试图将二者连接起来,希望通过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当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金融去杠杆工作提出改进建议。为此,本文基于2015年5月以来主要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站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视角,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衡量金融杠杆的指标(即“银行业总负债/GDP”、“银行同业资产同比增速”和“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成交额占比”),以实证检验的方式研究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杠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MLF对所选取的金融杠杆指标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可作为调控杠杆的重要工具;PSL对“银行同业资产同比增速”有显著影响;而SLF对上述金融杠杆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本文认为,MLF不仅担负投放基础货币的职责,也是央行引导中长期市场利率的重要工具,但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扩充合格抵押品,以缓解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PSL同样是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工具,但因其透明度低,操作对象单一,难以成为调控中长期利率的工具;SLF适用面广,在构造短期利率走廊上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央行调控利率的重心已由短期利率转向中长期利率,央行当前已较少使用该工具。关于金融去杠杆工作,本文认为,应在遵循“资管新规”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稳健的去杠杆方式,推动结构性去杠杆,防止因不加区别地去杠杆而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