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VP) want DP]的解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如Quine1960,Bach1968)。传统的方法认为在want的补语里存在一个含有英语动词have或get的隐性从句,即want DP可以解读为want to have DP或者want to get DP。这种方法告诉人们,[(VP) want DP]的解读比它的表面结构要复杂得多。同时,这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这种方法涉及到了对“隐性世界”的研究,很难确定want的隐性从句补语的形式,因此没有被本文采用。 之后,Dowty(1979)提出了语义列举法。这种方法认为在词库里,每个单词都应该有一个语义库,而且,在这个语义库里必须列出这个单词的所有语义。事实上,这种方法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人们不可能穷尽一个单词的所有语义,特别是在新的语境中的创造性的语义。此外,这种方法还增加了词库中词条的数量。 在语义列举法的基础上,Pustejovsky(1995)提出了生成词库法。这种方法坚持认为在词库里只有一个want,其他的各种意思是在语境中动态生成的。即在词库中,不必列出want的所有语义。生成词库法的核心是单词的物性结构。物性结构清楚地展示了单词的形式,构成,功能及生成角色。而这种展示对单词和短语的解读是非常关键的。然而,这种方法对[(VP) want DP]的解读缺少一个统一的表达式。如want a banana解读为want to eat a banana,want a beer解读为wantto drink a beer,want a daughter解读为want to have a daughter等等。 F&L(1998)强烈反对Pustejovsky的生成词库法,他们提出了词汇原子中心法。这种方法认为,词条是典型的原子结构,它们没有内部结构。在解读[VP wantDP]时,词汇原子中心法认为,不管在什么语境中,在want的名词补语中总存在一个英语动词have,即want DP可以解读为want to have DP。这个方法确实对[(VP)want DP]的解读达成了一个统一的表达式。但是,它的绝对独立于语境的特征导致生成了一个复杂的词条。这个词条不仅要包括want的语义,还要包括[VP wantDP]的逻辑句法形式。此外,由于动词have的静态特征,这种方法不能解读某些[(VP) want DP]结构,如want a compliment不能被解读为want to have a compliment。 为了解决词汇中心法的不足,Harley(2004)提出了词汇分解法。这种方法假设have和get分别可以分解为BE+PHAVE和BECOME+PHAVE。在解读[Ⅶwant DP]时,want所选择的是抽象的介词PHAvE—have和get的共同部分,即want DP=wantDP=[VP want[PPPRO[P·PHAVE DP]]]。用这种方法,词汇原子中心法中的不正确的解读就可以改进为want to get a compliment。然而,这种方法仍存在不足,即它没有说明轻动词的选择以及名词短语的格的核查。 综合以上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本文提出了第三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生成词库法与词汇分解法结合起来,同时加上Agree的操作。在这种方法下,生成词库论下的物性结构被运用来解决轻动词的选择,此外,Agree的操作可以核查名词短语的格。所有这些操作对[(VP) want DP]达成了一种新的解读,即a.wantDP=[(VP) want[PP PRO[P.PHAVE DP]]];b.根据DP的物性信息决定PHAVE与轻动词的结合;c.运用Agree的运算机制来解决DP的格的核查以及展示PHAVE与轻动词的结合过程。然而,这种方法也不是完美的,它不能解读某些[(VP) want DP]结构。如The baby wants her mom既不能解读为The baby wants to have her mom,也不能解读为The baby wants to get her mom。因此,以后的研究需要提出新的解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