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发起下,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文中简称GMS)经济合作组织成立,旨在进一步加大成员国彼此间的经济联系,达到共同繁荣发展。最初加盟的成员是湄公河流域的6个国家和地区:泰国,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和中国云南。2005年,中国广西也加入了此行列。将近20年过去了,GMS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跨国境的直接投资逐年增加,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化传播等的各个方面。如今,GMS区域不仅仅依靠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内成员国彼此的直接投资业已增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突破。中国在引入次区域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自身也积极地参与到各个成员国的直接投资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立足于中国引入的GMS外商直接投资研究,以中国为主体,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资本形成和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主体框架分为以下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和相关文献综述。此部分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选题意义,使用的研究方法,难点与不足之处。然后回顾了相关的理论和文献,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思路。第二部分,将中国作为东道国,对GMS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进行分析。此部分主要是采用当前较为流行的计量分析方法,在1992至2008年的数据基础上,首先做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资本形成效应的研究,发现GMS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资本形成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接着是做了中国对外资的技术吸收能力的研究,其中选择了九个二级指标来进行量化探究。第三部分,就中国引入GMS外商直接投资提出政策建议。此部分联系了上文的计量分析结果,就引资方向和中国如何更好地吸收外资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