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得以快速发展。网络不但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而且给人们带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即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包罗万象,它不但包括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信息,也包含有西方敌对势力的不良的意识形态。网络文化的出现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时代弄潮儿,他们对新时代出现的新事物异常敏感,所以新型的网络文化也同样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价值观等产生重大的影响。网络文化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网络文化不但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教育手段与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一些不良网络文化信息也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的文化思潮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致使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所以,研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教育引导对策是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本篇论文的写作目的。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如何让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使大学生个人的人生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等都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必要课题。针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以及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问题,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了本篇论文。论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网络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关联。论文首先阐述了网络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功能;然后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概念作了概述;最后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网络文化背景。论文具体阐明了网络文化如何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指出网络文化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的文化基础。第二部分是讲述网络文化对与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具体从社会层而、高校层面与大学生自身三方面分析了原因。论文在此部分首先阐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网络文化不但有利于更新大学生的成才观与就业观,形成积极的交际观、自主学习观,还促进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然后重点阐述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明确指出网络文化的开放型、虚拟性及多元性等特点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倾斜、价值目标的缺失与价值评价标准的紊乱;然后分别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其中社会原因是政府网络立法的滞后与网络监管不力,网络监控技术落后;高校的原因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落后,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与法制教育不够,对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教育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环境的净化落后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是指大学生的网络免疫能力低下,大学生心理问题与成长的环境等。论文的第三部分重点提出了网络文化背景下社会、高校与大学生自身如何相互结合,扬长避短,对大学生价值观正确教育引导。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网络立法,增加网络技术开发的投入与支持、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监管、打击网络犯罪、以法制网。其次,高校应该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的价值观;弘扬先进的传统文化,以先进传统文化来引领的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与网络法制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最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的培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先进性与预见性。最后,大学生加强自身网络自律与网络道德抉择的自我建设,提高自身的网络免疫能力,从而有效规避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树立的科学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