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农村人口养老问题的现实状况及其基本对策。 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历程。作者认为可以将这一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以前,这一阶段我国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第二阶段从建国到90年代末,这一阶段农村养老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新中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社会政策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一些社会化养老方式;第三阶段为90年代以来,此阶段国家推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农村家庭仍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场所和依靠,并且家庭养老的内涵得到了丰富。 然后,作者根据实地调查数据,深入具体地分析了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现状。这一分析主要从老年人自我养老状况、老年人子女供养状况、老年人对养老状况的感受及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展开。通过统计分析,作者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人口主要依赖家庭养老,即主要由其子女及配偶来提供养老支持,辅以自我养老和少量社会化养老方式;农村中大多数老年人能够得到子女的供养,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安慰上一般都能得到支持,特别是家庭内的精神生活水平更高,同时老年人对这些方面的感受从总体上来说是满意的,他们在主观上对子女养老抱有信心;但是在家庭养老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经济问题。 在这一分析之后,作者对农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保险进行了对比性再思考。作者认为,家庭养老在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过程中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生命力仍很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农村养老问题得以解决的出路所在;而社会养老保险在当前由于其自身的制度性缺陷以及实际推行中的困难,使得它暴露出了许多局限性。 最后,作者针对这一状况,并根据未来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上的基本设想。具体来说,针对现阶段不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老年人口以及未来年满60岁以后仍不能享受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仍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在此过程中辅以其他的一些行政性措施来增加农民家庭收入,并充分挖掘农村社区在老年人养老中的作用;而针对一些较富裕农村,针对广大青年农村人口,则应在全国范围内加大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全面加以推广,并辅以其他社会化养老方式,切实解决农村中青年一代未来的养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