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对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和有机碳库保护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p9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田种养充分利用稻田资源,水稻与动物互惠互利,是典型的绿色稻作方式。近年来我国稻田种养面积迅速扩大,其中稻虾共作面积近占1/2,达1.1×10~6 ha。与传统的稻作模式相比较,稻虾共作(rice-crayfish,RC)模式中由于稻田引入小龙虾养殖,为满足小龙虾的生长需要,首先稻田四周开挖了环形沟为小龙虾提供休息场所,其次在非稻季为了饲养小龙虾稻田进行淹水处理,同时有机物质(饲料投喂,秸秆还田)投入量增大等田间工程和农艺措施发生了巨大改变,从而影响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然而稻田环形沟的开挖和非稻季的淹水对具有不同土地资源特征的稻田影响显著不同。我们提出假设:(ⅰ)在良水田开展稻虾共作模式,由于长期淹水处理,土壤还原反应剧烈,稻田土壤质量下降;(ⅱ)在冷浸田开展稻虾共作模式,环形沟起到深沟抬田的作用,对冷浸田的土壤质量改善。因此,本研究于2016-2017年在湖北省潜江市,围绕稻虾共作模式开展两个方面的试验研究。(1)在具有不同土地资源特性的稻田开展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剖面调查试验:在2016年我们在湖北潜江市开展良水田和冷浸田不同稻虾共作年限1 m深土壤剖面调查试验,以当地不养虾的传统稻田为对照(Y0),以传统稻田转变为稻虾田1-2年(Y2)、4-6年(Y6)、≥10年(Y10)4种不同养虾年限,探究良水田和冷浸田稻虾共作土壤剖面氧化还原特征。在明确具有不同土地资源特征背景下,稻虾共作模式开展对土壤剖面氧化还原特征后,探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冷浸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及土壤有机碳驱动机制。(2)大田控制实验:2016年—2017年在研究生工作站基地开展大田控制试验,以养虾稻田中秸秆不还田不投食(Non-straw and non-feed,NN)、秸秆不还田投食(Non-straw and feed,NF)、秸秆还田投食(Straw and feed,SF)和秸秆还田不投食(Straw and non-feed,SN)为研究对象,以常规稻单田秸秆还田(CK-1)和秸秆不还田(CK-2)为对照,探明秸秆还田和投食对稻虾田土壤耕作层(0~20 cm)土壤基本理化学性质、活性有机碳库、水稳性有机碳分布及秸秆还田和投食对水稻和小龙虾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良水田开展稻虾共作模式土壤剖面基本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土壤肥力降低,土壤剖面发生潜育化。在良水田开展稻虾共作模式,土壤p H值随着养虾年限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容重(BD)值随着养虾年限的增加而增大,出现板结现象。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随着稻虾共作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与Y0处理相比较,Y10、Y6和Y2处理土壤剖面的总还原性物质(TRM)、活性还原性物质(ARM)、Fe(II)和Mn(II)大量积累。随着稻田养虾年限的增长,积累的数量越多。稻虾共作模式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显著降低,其中Y10和Y6处理的土壤剖面Eh<100mv。土壤剖面结构研究发现,在良水田开展稻虾共作土壤发生潜育化,随着养虾年限的增加,潜育化程度加深。(2)在冷浸田开展稻虾共作模式,土壤剖面脱潜效果明显,稻田土壤结构和肥力得到改善。在冷浸田开展稻虾共作模式,土壤p H值升高,土壤BD值降低,CEC浓度升高,土壤肥力得到改善。与Y0处理相比较,Y10、Y6和Y2处理土壤剖面的TRM、ARM、Fe(II)和Mn(II)浓度减少。土壤Eh值随着养虾年限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稻虾共作年限的增长,冷浸田土壤剖面由于脱潜作用,出现棕色土层。(3)冷浸田开展稻虾共作模式,土壤剖面活性有机碳库数量增加,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CPMI)提高。在稻田中开展稻田养虾,土壤活性有机碳库中的易氧化态有机碳(ROC)和颗粒有机碳(POC),随着养虾年限的增长含量增加,Y10处理显著高于Y0处理。在0~100 cm土层,CPMI值随养虾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大,Y10、Y6、Y2和Y0处理的CPMI值分别为:201±57、198±111、149±47和102±17,Y10与Y0处理之间达到显著差异。(4)冷浸田开展稻虾共作模式可以有效的促进新鲜有机碳在土壤剖面向下迁移,提高土壤剖面有机碳(SOC)的储量。土壤剖面SOC储量的增加主要是粗大团聚体(LM)中新鲜的不稳定有机碳储量,而储藏在土壤粉粘团聚体(free-SC)和微团聚体(Mi)的稳定有机碳储量降低。在冷浸田稻虾共作模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中的ROC和POC含量增加,以Fep为代表的无机矿物与活性有机碳络合形成的矿物-有机复合体的化学保护作用在土壤有机碳存储中占主导地位。(5)通过建立最小数据集利用土壤质量指标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冷浸田不同稻虾共作年限土壤质量,土壤质量状况表现为:Y10>Y6>Y2>Y0。稻虾田土壤质量指标的最小数据集为:SOC、TK、Eh、MBC和Mn(II)。在0~40 cm土层,不同养虾年限稻田土壤随着养虾年限的增加土壤质量得到相应改善,表现为SOC、TN、TP和TK等营养物质增加。稻虾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并表明,Mn(II)与土壤质量指数显著负相关,以Mn(II)为代表的土壤还原性物质是冷浸田稻虾共作土壤可持续生产的障碍因子。(6)稻虾共作模式开展两年土壤p H值较稻单田升高,呈中性到弱碱性,土壤周年Eh值<-100 mv。秸秆还田和投食处理增加了系统氮素来源,导致土壤NH4+-N和NO3--N含量增加,土壤TN积累呈增加趋势。秸秆处理增加了稻田0~20 cm土层的LM百分含量。开展两年试验后,稻虾共作处理土壤细大团聚体(SM)百分含量最高。与对照田相比较,秸秆还田和投食增加土壤POC、MBC和DOC含量。投食显著提高小龙虾的产量,同时也对水稻产量呈现正效应,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影响。秸秆还田对小龙虾产量和水稻产量分别呈正效应和负效应,但均未达到显著性。综上所述,在江汉平原上由传统稻田转变为稻虾共作模式,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大改变,这对具有不同土地资源特性的稻田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良水田开展稻虾共作模式,由于稻田常年淹水,土壤还原性物质大量积累,土壤剖面潜育化程度加重。另一方面,在冷浸田开展稻虾共作模式,田间环形沟的开挖起到深沟抬田,降低冷浸田地下水位的作用,秸秆和饲料等物料的增加,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库数量增大,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增强,稻田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因此,我们建议首先充分利用江汉平原冷浸田,因地制宜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合理应用土地资源,减少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稻田土壤的破坏。其次,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水分管理,开展晒田等农艺措施改善土壤透气性,实现稻虾共作模式土壤的可持续生产。
其他文献
无融合生殖是开花植物母本胚珠组织细胞改变原有体细胞命运,直接启动胚发育程序,形成无性种子的一种生殖方式。柑橘独特而稳定的珠心多胚性(nucellar polyembryony,NPE)属于孢子体无融合生殖类型,由胚囊外几层珠心组织细胞自发形成核大质浓的珠心胚起始(nucellar embryo initial,NEI)细胞。NEI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1至多个与母体基因型一致的珠心胚,与合子胚一同发育
学位
研究背景缺血性脑卒中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为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离子超载、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以及血脑屏障损伤等多个病理环节。而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及整体调节的优势特点,恰可以作用于脑卒中后的多个病理环节。因此是研发脑卒中防治药物的重要突破点。中医认为中风之证有风、火、痰、瘀、虚之别,但瘀阻脑络
学位
大豆蛋白及其制品是我国居民的传统食物之一,其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肝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探明膳食中的保肝活性因子可为国民通过科学合理膳食改善其健康提供依据。有研究显示机体内硒含量与肝硬化发生的几率呈负相关关系,然而,目前对于富硒大豆蛋白/肽的保肝作用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文采用四氯化碳诱导的方法建立不同程度肝损伤模型;从大豆分离蛋白(SPI,以下简称大豆蛋白)出发,系统探究了11S蛋白、7S蛋白、富
学位
当代西方艺术界具有影响力非常值得关注的当代艺术家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在油画、版画、水彩画等诸多绘画创作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研究其绘画创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作品之间关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研究目的在于一方面分析从西方工业革命开始,科技进步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现代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也发生改变,特别是在照相机问世以后,西方绘画视觉方式发生改变,在传统艺术绘画创作方式也在解体变
学位
油雾润滑系统作为一种集中润滑方式,已在各行各业广泛使用。然而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其显现出的空气污染问题也亟需解决。油雾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通常是将润滑油雾化后通入轴承腔,油雾在待润滑部位处凝结成油滴覆盖在其表面从而完成润滑。按照设计要求,系统应有10%~20%的冗余量,因此整个系统是微正压,剩余的少量油雾会同泵体产生的热气一起通过收集箱上面鹅颈弯管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由于目前多数机泵轴承箱密封有配合间
学位
与非肿瘤因素造成的骨缺损修复相比,肿瘤相关骨切除手术产生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面临更多的难题。因此,如何有效安全地实施肿瘤相关骨切除造成骨缺损的术后骨修复与重建与抑制残余肿瘤的生长与复发是临床医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难题,利用巯基壳聚糖、丝素和镓掺杂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粒研究发展了一种新型双网络复合水凝胶。实验结果证明该水凝胶具有增强的力学性质、显著提升的耐降解性并同时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与重建和抑
学位
信息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持续讨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Solow)提出“生产率悖论”(Productivity Paradox),指出虽然计算机无处不在,但是对生产率的提高却微乎其微(Computer everywhere except in the productivity statistics),认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并没有带来生产效
学位
为探究稻麦轮作区机插条件下高产水稻的群体特征以及高产优质的协同特点,于2017年和2018年在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江苏丹阳),以26个籼稻和22个粳稻为材料,采用毯苗机插的移栽方式,设置3个氮肥水平(0、150、300 kg ha-1)的田间试验,系统比较了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品质的差异及其对氮肥的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明确了机插条件下水稻高产特性:抽穗后CGR高、粒叶比高以及大穗不同水稻品种的
学位
1、CRISPR/Cas13系统的安全性研究CRISPR/Cas13系统是一种RNA引导的靶向切割RNA的系统,由Cas13和cr RNA(CRISPR RNA)组成。Cas13具有两种不同的RNase(ribonuclease)活性,其中一种RNase活性负责将pre-cr RNA(precursor cr RNA)加工处理为成熟的cr RNA;另一种RNase活性在Cas13-cr RNA复合
学位
背景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一直居高不下,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均位列世界第一位。近年来,随着早期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尤其是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预后很大程度上改善,但中晚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依然不足30%。肿瘤侵袭转移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速、治疗困难、生存质量差以及胃癌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调控胃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还远未阐明,缺乏关键性突破。深入研究并揭示胃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