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效率低下,不适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成为了当代教学实践的迫切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精英中学的高效“6+1”教学模式脱颖而出,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少讲,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河北精英中学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让更多师生看到了转变教学方式的希望。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济源一中为了促进师生教学方法的转变,深入学习并推广了高效“6+1”教学模式。本文以济源一中为例,在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了济源一中师生在地理课堂应用该模式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改进策略。首先,通过对当前中学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的阐述,对高效“6+1”教学模式和高效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路线等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明确了“教学模式”、“高效课堂”、“‘6+1’教学模式”等相关概念,阐述了高效“6+1”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并从理论上论述了其可行性。通过对济源一中及其他使用过高效“6+1”教学模式学校的做法进行归纳,整理了高效“6+1”教学模式的内容研究。详细论述了“导、思、议、展、评、检、练”七项流程的具体操作方法;提出了“6+1”课堂中需要遵循的原则——自主学习、教学民主、合作探究;归纳了课堂中的学习要求与纪律要求,这些要求是高效“6+1”课堂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济源一中23位地理教师和518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对部分师生的访谈,了解了高效“6+1”教学模式在济源一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发现在学校管理层面仍存在对学生的鼓励性措施不够、对教师的约束力不强、缺乏相应的设备支持等问题;在教师执行层面存在对“6+1”模式认识不深刻、生成性课堂把控能力不强及“导学案”编制质量不均等问题;在学生实施层面出现对该模式接受程度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小组合作不够深刻及展示不积极等问题。结合济源一中师生在实施该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通过理论梳理,提出了高效“6+1”课堂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改进策略。学校管理层面应加强对学生的鼓励机制并对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教师要关注学情,增强对生成性课堂的把控能力;群策群力,提升导学案编制质量;同时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对“6+1”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学生要掌握不同地理知识的学习策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小组分工,提高合作效率;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最后通过一节改进后的高效“6+1”地理课堂实录,验证了改进策略的可行性。调整后的高效“6+1”课堂,更加符合教师的教学个性,更易被教师掌控;同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