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汉小句成为国内外语言学家研究的一个重点,致力于研究汉语小句和英语小句的学者不胜枚举。然而,将二者结合、对比分析其异同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首先从小句的界定、分类找到英汉小句的异同点。英汉小句都是具有主谓关系、缺乏时态特征的语法范畴;根据小句谓词的词性,英汉小句都可以分为形容词性小句、名词性小句、介词性小句以及动词性小句。然而,汉语小句是动态单位,包含语调;英语小句是静态单位,不包含语调。语调是区别汉语小句的关键因素。随后,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英汉小句句法范畴的分析,如Stowell的XP分析法,Radford和Rothstein的SC分析法,Aarts和Culicover的IP分析法,周敏的TP分析法等,归纳总结出IP分析法可以同时解决英语小句和汉语小句的语法范畴问题。本文在Culicover的分析基础上,认为英汉小句是以一个弱的隐性屈折词I(defective inflection)为中心的最大投射。为了分析小句的生成,本文用到了题元理论、格理论、X-阶标理论、动词壳理论以及VP内部主语假设理论。根据题元理论,本文认为小句作为一个整体得到了主句动词赋予的题元角色,小句的谓语赋予小句主语题元角色。根据VP内部主语假设和谓语赋予主语题元角色的原则,本文认为小句的主语在小句谓词XP内部生成,为了获取格而提升到IP或IP的标志语位置。最后,论文重点对比分析了ECM结构、SVOC结构、提升结构和双宾结构中英汉小句的生成过程。大多数情况下,英汉小句的生成过程相似甚至相同。然而,在SVOC结构中,汉语小句的生成与英语小句存在些微不同。在结果性小句和描述性结构中,汉语小句的谓词与主句动词合并成复合动词,共同作用于整个句子,不过依然可以用IP分析法解释其生成过程。本文从小句的界定、语法范畴和生成等方面寻找英汉小句的共同点,说明语言结构本质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进一步证实了Chomsky的生成语法是普遍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