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结构升级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客观反映,是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就中国而言,由于长期实行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且多出口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结构失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本文首先通过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中国三次产业和工业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流动的结构效应,再介绍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以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中国三次产业和工业内部结构变迁过重要素流动的结构效应,以验证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是否存在“结构红利”现象。其次,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以及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中国1993-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流动存在“结构红利”现象,这种现象存在一定的阶段性,1993-1998年和2003-2008年结构变迁过程中存在“结构红利”现象,1999-2002年则出现要素流动的“结构负利”现象。(2)中国工业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流动存在一定的“结构负利”现象,1995年之前、1997-1998年、2002-2003年这几个时段“结构负利”现象十分显著,大大超过平常年份的“结构负利”程度,这种现象与国家政策导向、要素禀赋以及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有关。(3)从贸易方式、贸易伙伴、企业所有制类型三个角度分析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引导作用,我们发现这三个角度都是通过引导结构变动过程中要素流动的方式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分行业数据的实证结果验证了上述观点,并且发现出口结构对制造业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引导作用大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还发现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和出口额对三次产业增加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最后本文分阶段的讨论了出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反馈机制,从中发现出口贸易结构在引导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还受到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