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景观坡岸水质净化系统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feng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大量不透水混凝土路面和建筑物取代原有土地,造成了大量路面径流,携带着大量污染物(如城市垃圾渗滤液、重金属、动植物残体等)随着径流雨水进入天然水体造成污染。传统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对重金属、溶解性有机物和新兴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有限,因此选用具有较好吸附能力的赤泥和粉煤灰来取代等量水泥,制备了改良植生型生态混凝土,获得了最佳赤泥取代量为10%,对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0.2%、68.55%和57.45%;抗压强度为8.28MPa、孔隙率为21.4%、透水系数为13.1 lmm/s、pH值为9.17,能够满足植生护坡要求的同时加强了其水质净化能力。通过对改良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水质净化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三种改良植生型生态混凝土(RFC、RFC-A、RFC-A-P)相比于传统植生型混凝土(TC)对各种污染物质(TOC、TN、NH3-N、TP;Cu2+、Zn2+、Pb2+、和Cd2+;DCF)的净化效果要更加优秀。此外,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等方法发现: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对路面径流中DOM的类蛋白质和类腐殖酸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在处理后的出水表现出了一定的类富里酸特性,说明在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内部有微生物活动参与其中。最后,针对路面径流中典型污染物溶解性有机物(Dissoled Organic Matter,DOM)和重金属(Heavy Metal,HM)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通过二维同步光谱发现重金属离子(Cu2+、Cd2+、Pb2+)和DOM样品中的类蛋白质物质易发生络合作用,且Cu2+、Cd2+与DOM的络合能力要强于Pb2+,通过二维异步光谱图发现了 HM和DOM的不同络合位点和顺序,为研究污染物在自然水体中的迁移、转化等行为和生物毒性等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为逻辑起点,分析研究了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渐进与渐变的路径—从IA到KA,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空间
提出了基于Web数据挖掘技术的用户社区聚类方法和相关量化技术。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分析用户特征,从而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另一个方面,由于可视化建
该文章研究了我们国家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分析,指出了会计信息化标准构建的研究方向,以此为根据,大致描绘出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基本模型,对体系中的关系进行了
为改善并提高Fe-Al磁致伸缩合金的性能,熔炼制备Fe81-xMnxAl19(x=0~24)系列合金多晶块体,并研究Mn元素掺杂替代对Fe81Al19合金的结构、磁性、磁致伸缩及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功率因数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由于车载永磁同步电机要求具备较高的速度区间,因此需要采用弱磁控制策略来实现电机在基速以上的多倍扩速。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时可分为两个工作区间,工作在基速以下为恒转矩区,基速以上为恒功率区。在恒功率区间,由于受到转子产生的反电动势和供电电压的限制,导致电机转速的提升变得困难。为了得到更宽的电机调速范围,需通过改变定子电流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