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蓝莓,越橘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抗氧化和减缓衰老等,被誉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然而蓝莓果实采后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导致其软化腐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链格孢属真菌是辽宁和山东产区的优势致病种群。为了更好地防控采后链格孢菌,本研究通过平板抑菌法来筛选可以抑制链格孢的食品级抑菌剂,并进一步研究其对病菌孢子萌发及细胞膜透性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本研究将筛选的食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莓,越橘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抗氧化和减缓衰老等,被誉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然而蓝莓果实采后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导致其软化腐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链格孢属真菌是辽宁和山东产区的优势致病种群。为了更好地防控采后链格孢菌,本研究通过平板抑菌法来筛选可以抑制链格孢的食品级抑菌剂,并进一步研究其对病菌孢子萌发及细胞膜透性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本研究将筛选的食品级抑菌剂直接应用于蓝莓果实,验证了其在贮藏期对蓝莓果实生理生化及基因层面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出3个食品级抑菌剂以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及新纪录种云南铁杉链格孢A.dumosa作为靶标菌,通过平板抑菌试验进行食品级抑菌剂的筛选,结果发现ε-聚赖氨酸盐酸盐、肉桂酸钾、壳聚糖对供试3株靶标菌均有较好的防效。ε-聚赖氨酸盐酸盐对A.dumosa、A.alternata、A.tenuissima的EC50值分别为104.97、28.87、26.17μg/m L,其中A.tenuissima为最敏感菌株,而A.dumosa敏感性较低;肉桂酸钾对A.dumosa、A.alternata、A.tenuissima的EC50值分别为133.13、34.91、75.08μg/m L,A.alternata对肉桂酸钾最敏感,而A.dumosa最不敏感;壳聚糖对A.dumosa、A.alternata、A.tenuissima的EC50值分别为1260.03、653.76、399.69μg/m L,对壳聚糖最敏感的菌株为A.tenuissima,A.dumosa最不敏感。通过3种抑菌剂对3株链格孢菌的EC50值比较可知,抑制效果最好的是ε-聚赖氨酸盐酸盐,其次是肉桂酸钾,最后是壳聚糖。3个靶标菌中,新纪录种A.dumosa的抗药性较强,约为敏感菌株的3~4倍。2.三种食品级抑菌剂影响靶标菌的孢子萌发和细胞膜透性通过孢子萌发和细胞膜透性测定等试验发现,筛选出的3种食品级抑菌剂均有抑制作用。壳聚糖浓度为400μg/m L时,对3株链格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92.9~98%之间,继续培养3 d后孢子依旧未萌发。同样浓度梯度条件下,ε-聚赖氨酸盐酸盐和肉桂酸钾在200μg/m L时开始抑制3株链格孢菌孢子萌发,在3200μg/m L时,抑制率达到97%以上。肉桂酸钾、ε-聚赖氨酸盐酸盐都可以造成3株链格孢菌的核酸物质和可溶性蛋白泄露,它们均可破坏3株链格孢菌的细胞膜结构。然而壳聚糖对核酸物质和蛋白质泄露的变化影响不明显,但菌株生长也受到抑制。3.三种食品级抑菌剂对接种蓝莓果实的影响将3种食品级抑菌剂对蓝莓果实进行外源浸泡处理后接种A.tenuissima孢悬液,观察3种抑菌剂的应用效果。从果实发病率、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变化、H2O2含量变化、酶活变化及基因表达等方面探究了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差异。3种抑菌剂均显著降低了接种蓝莓果实的发病率,其中壳聚糖处理组效果最佳。处理后的蓝莓果实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均升高,壳聚糖处理组的花青素含量比对照组明显上升。3种抑菌剂处理后的蓝莓果实H2O2含量比对照组均下降。处理组中蓝莓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β-1,3葡聚糖酶(GLU)活力均显著增强。此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POD、APX、GLU和SOD的基因表达,进一步验证了酶水平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食品级抑菌剂对蓝莓链格孢果腐病均有较好的治理效果,其中壳聚糖最优。
其他文献
铁岭市是辽宁省主要烟草种植区,烟农长期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结构破坏,有机质含量下降,影响烟叶产量与品质。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肥料用量配施不同烟草复合肥用量对该地区植烟土壤、烟株生长发育、品质的影响,以期减少化学氮肥用量,提高烟叶产质量,找出微生物肥料配施化肥对植烟土壤营养效应与烟草生长指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该地区合理植烟提供理论依据。设置田间常规施肥量基础上烟草复合肥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可与绝大多数的陆生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协助宿主植物进行养分吸收,还可以稳定土壤结构、增强宿主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农田生态系统中菌根共生体的形成及AMF的生长发育受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土壤类型、宿主作物、肥料种类及施用量均会改变AMF群落结构。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养分条件和土壤结构,施用生物炭
近年来,甜瓜(Cucumis melo L.)种植逐渐设施化,生产走向规模化,加剧了甜瓜连作障碍的发生。采用抗病砧木嫁接甜瓜可以提高植株在不良环境下的耐受性,克服连作障碍,但其作用机理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研究了抗病南瓜砧木嫁接对甜瓜植株生长发育及甜瓜枯萎病抗病性的影响;分析了植株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测定和比较了植株根系分泌物组分和相对含量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探究关键活性物质的化感作用;阐明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严重为害水稻产量及品质。水稻纹枯病菌致病机制及其与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十分复杂,在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过程中,效应蛋白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中的立枯丝核菌(Rhizocatonia solani)。目前,对于水稻纹枯病菌效应蛋白的鉴定及功能分析的研究逐渐深入,因此构建一个水稻纹枯病菌分泌蛋白库对完善效应蛋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根据水稻纹枯
花生疮痂病菌(Elsino(?)arachidis)可产生一种具有光敏活性的苝醌类真菌毒素—痂囊腔菌素(Elsinchrome,ESC),光照条件下通过产生过氧化氢(H2O2)和高毒性的单线态氧(~1O2)引起寄主细胞氧化损伤和脂质过氧化,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ESC的积累量与致病性呈显著性正相关,是病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在病菌侵染和致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E.arachidis全基因组测序筛选到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由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导致的稻瘟病是威胁水稻生产的第一病害。对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与无毒基因进行研究并筛选水稻抗病种质资源是水稻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对辽宁省各地区稻瘟病菌进行生理小种和无毒基因型鉴定,对无毒基因进行了测序与序列比对,对无毒基因Avr-Pi9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辽宁省水稻品种(系)的抗瘟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可为辽宁
花生疮痂病(Elsino?arachidis)是我国花生产区重要的真菌病害,产生光敏性真菌毒素痂囊腔菌素(Elsinochrome,ESC),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性,为重要的毒力因子。前期研究发现,ESC生物合成极显著地受到光照调控,揭示病菌毒素生物合成的光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对探究该病菌的侵染过程、致病机制和调控网络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病害防治策略的高效制定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本文开展了光质对病菌生
南方根结线虫病作为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对全世界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南方根结线虫与植物寄主的互作机制,对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光作为植物生长发育重要的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的侵染和发育。本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目的基因和突变体表型验证等试验证明植物光信号相关基因和其下游的转录因子HY5在南方根结线虫在寄主体内侵染和发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作为植物病害的重要病原物之一,严重危害了农作物的生产。木霉(Trichoderma spp.)作为生物防治剂被应用于根结线虫病害防治。桔绿木霉Snef1910是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出有很高杀线虫能力的生防真菌。本研究以Snef1910菌株为基础,经化学—紫外诱变得到稳定的低毒力菌株,对其毒力变异原因及其生物防治的机理开展研究,结果如下:1.桔绿
玉米大斑病在北方被称为玉米叶枯病(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NCLB),它的病原菌是凸脐蠕孢菌(Setosphaeria turcica),对玉米生产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属于世界性玉米病害。玉米大斑病于意大利首次爆发,20世纪初就已经遍及世界各地的所有玉米生产地,一度成为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重要真菌性病害。NPP1(necrosis-inducing Phytoph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