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最后一只狼》是英国当代著名儿童作家麦克·莫波格(MichaelMorpurgo)2002年出版的作品。该故事以成长为主题,弘扬了爱、和平、责任和对生命的尊重。故事讲述一个孤儿如何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后一只狼》是英国当代著名儿童作家麦克·莫波格(MichaelMorpurgo)2002年出版的作品。该故事以成长为主题,弘扬了爱、和平、责任和对生命的尊重。故事讲述一个孤儿如何经历饥饿、贫穷、短暂的亲情以及战争之后,收养了苏格兰最后一只尚未被消灭的狼崽,并与之相依为命,后来航海到美国,获得了自由。译者按照姚斯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来翻译该作品。发展于20世纪中后期的“接受美学”理论,重点研究文学作品的读者接受过程,认为作品价值的实现有赖于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融合。该小说的目标读者是儿童,翻译该书时要考虑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儿童为中心,从准确性、可读性和儿童文学性三个方面译出儿童看得懂、听得懂、能欣赏、能受到熏陶和启迪的作品来。准确性要求准确翻译文本的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注意专有名词正确翻译、风格对应和避免误译;可读性翻译要求译文读起来琅琅上口,语音优美、节奏和谐、语气丰富恰当;儿童文学性要求译文使用简明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斟酌词句,烘托氛围,达到文学意蕴美,有时还需使用修辞手法,增加童趣。这三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三者的操作难度呈上升态势:准确性是翻译的内在要求,可读性是较高要求,儿童文学性是最高境界。这三者结合起来,译文就有了生命的灵气,可以为更多人接受和喜爱。
其他文献
中日两国既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又是彼此审视的“他者”。通过观察、思考和叙述中国,确立自身主体性,一直是日本文学中常见的写作策略,到了当代,依然如此。本文尝试以几乎同时间开始写作的茅野裕城子和新井一二三这两位日本女作家为例,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解读,剖析其中的中国相关叙事和中文写作,揭示其跨越国界和语际的文学实践和文学文本之于“文学越境”的意义。本文在比较文学视域下,运用形象学、对比分析法和文本细读法探
氟甲砜霉素是第3代氯霉素类广谱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广泛,但是国内缺乏关于其使用后对养殖鱼类安全性方面的基础性研究。本研究用有效抑菌浓度的氟甲砜霉素对罗非鱼幼鱼
叙述是反映人的经历或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公安刑事法律文书中的案件事实需要通过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呈现。因此,在叙述案件事实时,应根据具体的文书写作,选择
仿生学概念由提出到在农业机械上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迅速,同时受到更多学者的重视。本文目的是将动物优良的土壤挖掘性能应用于深松机具的结构设计中,以达到有效的减阻和更好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现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质量问题在国际贸易领域集中反映为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瓶颈。过去四十年,中国对外贸易过度偏向成本导向
浮游动物摄食藻类是生物操控藻类水华的基础理论,条件适宜时浮游动物能够发挥一定的控藻作用。以拟老年低额溞(Simocephalus vetuloides)、大型溞(Daphnia magna)以及栅藻(Scenede
本文主要介绍《少女》系列油画创作过程,从人际交往的视角切入,以少女为创作对象,将色彩情感作为构建作者和作品之间的桥梁,强调色彩情感优势。文章具体由以下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阐述《少女》系列创作课题背景、研究方法及思路。以女大学生交往问题为创作来源,通过画面色彩设计与研究,反映画面中少女内心活动变化,行为举止状态。第二章主要论述毕业创作灵感来源、着重对构思与构图方面做深刻分析。通过借鉴印象派梵高作
提出纠错理论,研究纠错问题的目的就是要为教师及学习者寻找到合适的教与学策略,以使学习者能以最少的付出获得对流利目标语的掌握。当前纠错理论还不十分完善,还不足以指导具体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成像(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CTA)技术检测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在长治
钢琴演奏中加强对声音色彩的训练,提高音乐色彩感对每一位钢琴学习和演奏者都至关重要,那么掌握影响声音色彩的一些因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实质,它将使演奏更具有音乐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