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土壤改良及作物节水增产后效应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uyao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是我国商品粮最重要的产地,而近年来黑土区的土壤退化及养分流失已逐渐影响到农业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兴的碳封存剂和土壤改良剂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近年来有关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试验逐渐增多,但主要以室内试验及短期试验为主,大田长期定位试验并不多见。故本文选取黑龙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内已连续三年添加了生物炭的田间小区为试验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水分、雨后土壤水分再分布、作物生物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探究前期施加生物炭对土壤及作物的后效应。得到的初步结论如下:(1)前期施加生物炭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及有效含水量。土壤大团聚体及平均重量直径也因前期施加生物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在高施炭量条件下会使土壤大团聚体数量减少,稳定性变差。前期施加生物炭仍会提高土壤的pH值及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的含量,其中速效钾含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最高可达到42.50%。而有效磷含量未因前期施加生物炭而出现明显变化。(2)前期施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各土层的含水量及储水量。与对照组CK相比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皆有提高。土壤含水量大体呈现出SK3>SK4>SK2>SK1>CK的规律,而储水量大体呈现出SK3>SK2>SK1>SK4>CK的规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处理间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差异逐渐减小,表明前期施加生物炭对浅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对深层土壤尤其是60~80 cm土层土壤水分影响不大。但在高施炭量条件下0~20 cm土层储水量有时会出现低于CK处理的现象,表明前期施炭量过高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3)前期施加生物炭在适宜的施炭量范围内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累积量。还有效的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以SK2处理对上述指标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而在高施炭量条件下会对大豆的各种生物性状及生物量产生抑制作用,造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减小。各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差异不大,但因高施炭量处理的产量偏低故导致其水分效率与CK相比有一定程度上的下降。(4)前期施加生物炭可以促进雨后土壤水分的入渗,但随着水分再分布时间的延长生物炭体现出了其对水分的固持作用,有效减少了浅层土壤水分的损失量,使更多的水分存留在耕层中,为作物提供更好的水分环境。在雨后7 d时适宜添加量范围内的浅层土壤含水量皆高于CK,但各处理6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较小且未呈现出明显规律。(5)本文利用室内试验测定土壤水分运动参数,采用田间试验与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Hydrus-1D对各处理雨后7 d内的土壤水分再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测定值较为接近,误差范围在允许范围之内。说明模拟选择的模型合理,模拟参数较为准确。也说明在掌握田间土壤物理性质、水分运动参数及气象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软件对田间水分运动情况进行较为合理的模拟,进而对田间水分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行心脏手术治疗的
目的:观察针刺后急性脑梗死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相关因子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及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验证针刺对急性脑梗死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经济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其带动效应比较高,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元素,与其他产业相比更加受重视,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本文主要从我国现阶段
利用环形线圈、MSP430F1121A单片机与输出接口,组成低功耗行驶车辆检测系统,并能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灵敏度、工作方式、输出方式进行车辆检测与信号输出.还应用软件动态刷新
基于监控领域对通信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通信协议,从理论上分析了协议的性能.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无线监控系统中,从实践上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本文给出了一种使用DriverStudio设计WDM驱动程序的方法.用以实现数控系统应用程序对运动控制卡的访问.文中以基于PCI总线的运动控制卡为对象,在构架其硬件结构的基础上,阐述
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对幼儿园美术活动具有积极意义,它契合幼儿情感需要,促进幼儿多元发展,提升幼儿文化素养,且利于延续华夏美学发展。在美术活动中运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时,要
受特殊的岩性组合和坡体结构的控制,红层地区往往是滑坡灾害的易发区域。四川省宣汉县大园包滑坡为一发育于缓倾顺层红层中的古滑坡。在2004年9月暴雨期间,该滑坡发生了明显的蠕滑拉裂变形,严重威胁其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研究该古滑坡复活机理,评价滑坡的稳定性,可为滑坡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查明滑坡区基本地质条件及滑坡基本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古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成因机制;根据滑坡的变形特征和变形影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