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地城市化是乡村振兴的特殊路向。区别于其他的城市化模式,就地城市化给乡村社会带来了价值困惑、文化断裂、村落终结等特殊问题。这些问题投射到教育领域,使得就地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教育亟待解决发展特色缺失、社区互动缺失、家长教养缺位、学生动力缺乏等具体问题。与此同时,当前乡村教师承担的实然社会责任却无法满足就地城市化背景下教育发展的特殊需要,国内外学术界对就地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也少有研究。因此,探讨就地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培育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教师社会责任是促进乡村学校转型的重要支点,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培育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作为乡村社会转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熟人”身份使得“我”更容易描绘就地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社会现状与乡村教育问题。作为一名本科阶段社会学专业的“困惑者”、硕士阶段教育学专业的“入门生”以及即将成为城镇教师的“候选人”,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之后,“我”开始思考乡村教师在就地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责任,并试图通过本研究探寻其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可能路径。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主要对研究的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重难点和创新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解析。本部分以厘清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相关概念为前提,遵照“从普遍到特殊”的原则,主要分析责任、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感,以及乡村教师社会责任、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等基本概念,并对“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一词所涉及的责任内容、责任范畴、培育特点等要素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所谓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法律、道德、职业、社会期望等要求内化于心而形成的主观认识、内心体验以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心理和行为倾向。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是乡村教师对自身在社会发展中所承担责任的认知,反映着乡村教师从社会责任行为到社会责任意识的认同,体现着乡村教师的贡献与使命。第三部分就地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本部分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和个案访谈等方法,对就地城市化这一特殊背景下乡村社会转型样态、乡村教育发展问题、乡村教师的应然与实然社会责任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就地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的实然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乡村社会的消防员、乡村学校的公务员、乡村学生的督导员等,其应然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城乡文化的融合者、社区互动的组织者、家庭教育的帮助者、学生成长的摆渡人等。第四部分就地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主要依据。本部分从理论依据、政策依据、现实依据三个方面,对就地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主要依据进行了分析。理论依据包括社会学中角色与责任的规定性、伦理学中自由与责任的统一性、心理学中社会责任感“知情意行”的统一、教育学中师德规范的要求;政策依据包括关于乡村教师的专题政策、关于师德建设的主题政策、关于教师责任的重要讲话;现实依据包括就地城市化背景下的道德危机与教育问题以及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承担的现实问题。第五部分就地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基本路径。本部分以社会学视野下的身份认同、伦理学视野下的德性伦理、心理学视野下的地方情感以及教育学视角下的师德师风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乡村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路径。主要路径有重拾角色价值、厘清责任边界;坚定教育信仰、唤醒责任自觉;增强地方认知、丰富情感体验;内化职业规范、转向教师关怀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社会学家多将农民市民化的完成视为城市化的终点。从本研究来看,就地城市化区域在社会面貌上虽与乡村大不相同,但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社区内的社会关系、治理体系等都与市民存在较大区别,其农民身份仍处在漫长的市民化过程,也将以文化意义长期存在。因此,面对任教区域“半城市化”与“城乡结合”的社会实质、面对尚未完成市民转型的学生及其家长,本文依旧使用“就地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教师”这一概念,以此特指在就地城市化进程中,为乡村教育转型与变革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