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通道在对流换热领域具有高度的研究意义,纳米流体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固液两相混合的特性,使得其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传热介质,在散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磁性纳米流体的出现,不仅具有高导热性,并且能够在通道内具有可控性。本文主要以1%体积分数的Fe3O4-H2O纳米流体为换热工质,当量直径0.8mm的栅形微通道为实验通道,对其在温度场与磁场耦合作用下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外加磁场条件下Fe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通道在对流换热领域具有高度的研究意义,纳米流体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固液两相混合的特性,使得其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传热介质,在散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磁性纳米流体的出现,不仅具有高导热性,并且能够在通道内具有可控性。本文主要以1%体积分数的Fe3O4-H2O纳米流体为换热工质,当量直径0.8mm的栅形微通道为实验通道,对其在温度场与磁场耦合作用下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外加磁场条件下Fe3O4-H2O磁性纳米流体微通道内流动换热性能。设计并搭建流动散热实验平台,进行了微通道样件、微通道实验夹具以及手工绕制磁场发生器的设计制作;实验平台的可靠性通过热量平衡偏差来进行评价,偏差值皆低于7%,实验平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对比不同分散剂配比下纳米流体稳定性,得到了较为稳定的纳米流体配比,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以制备的稳定性良好的1%体积分数的Fe3O4-H2O磁性纳米流体为换热工质,分析对比了水平与垂直方向磁场,分别对于磁性纳米流体的流动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方向磁场下的纳米流体具有更好的散热。研究了在0-700G强度的垂直方向磁场作用下纳米流体通过栅形微通道的流动散热性能,在雷诺数266-1200的范围内,首先对比了无磁场条件下纳米流体与去离子水对流换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无磁场条件下,纳米流体的芯片壳温比去离子水的芯片壳温最高降低2.11℃,对流换热系数最高为去离子水的1.3倍;其次分析了100-700G强度磁场条件下的纳米流体流动特性与换热特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去离子水,芯片壳温在磁场强度为400G时最高降低3.2℃,对流换热系数在磁场强度为300G最高为去离子水的1.65倍;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纳米流体压降与流动阻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磁场为500G与700G时,相较于0G时的压降分别降低了19.3%和14.51%;流动阻力分别降低2.61%和1.37%。最后对纳米流体的综合性能进行了分析,磁场条件下的强化换热性能相较于较无磁场时具有显著提升,磁场强度为300G至400G时的平均强化换热因子最大,综合性能最佳。以上述实验为基础,建立微通道流动散热仿真,以Fe3O4-H2O磁性纳米流体为换热工质,对当量直径0.8mm的栅形微通道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以结温、温度梯度以及压降为优化目标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经过优化可知,微通道结构参数(楔角)=2°、微通道微结构特征长度3.91mm、磁性纳米流体体积分数2.4%时,栅形微通道多目标综合性能最佳。
其他文献
BVR电缆线是一种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线,被广泛应用于固定布线柔软的场合。在传统的BVR电缆成卷过程中,当成卷电缆出现卷绕缺陷时,一般通过人工观测卷绕状态并手动调整电缆卷线机的生产参数配方,实现电缆卷绕的调整。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成卷电缆出现卷绕缺陷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卷线缺陷或调节经验不足,都有可能导致连续产出具有卷绕缺陷的成卷电缆,对经济效益造成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
随着雷达侦测技术的深入发展,对装备表面涂覆的吸波涂层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当前,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作氧化铝基陶瓷耐腐蚀涂层和氧化铝基陶瓷热障涂层已有诸多研究报道,而采用的等离子喷涂制备氧化铝基陶瓷吸波涂层的研究相比之下较少。因此,本文所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氧化铝基陶瓷并研究涂层的介电性能和吸波性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采用球磨法制作喷涂喂料后,采用特征喷涂参数(CPSP)调控优化方案,研究不同
伴随当前电子器件向着微型化与集成化的发展,传统散热器件与低导热性能流质的热管理参数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高热流密度器件的散热需求,严重影响芯片工作时的性能与可靠性。而拥有小体积特点的微通道散热器件与拥有高散热性能的纳米流体相结合,被认为是解决存在空间限制下的高热流器件散热问题的高效方案。作为一种新型散热工质的纳米流体,其粘度与导热系数是作为运用在传热场景下的两个重要热物理参数,关系着散热设备的运输效率与
45钢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易切削等优点而应用广泛,45钢材料在实际的应用中,工作表面不仅有平面,还有柱状面、锥状面、球状面等不同形状的表面,受到表面形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表面通常会出现磨损、锈蚀及裂纹等缺陷。电子束表面强化技术对工件变形量小且能量利用率高,采用扫描电子束实现柱面45钢表面强化,提高其表面综合性能。本研究以传热学理论为基础,建立柱面45钢扫描电子束表面强化过程温度场的数理模型,利用有限
曲轴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起着承受载荷传递动力的作用,其品质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连杆颈处于曲轴的偏心曲拐部位,在曲轴运转时经受着复杂的冲击载荷和强烈的摩擦,易导致轴颈表面磨损失效,需对连杆颈表面进行强化处理。感应淬火是实现连杆颈表面强化的关键工序,目的是提高曲轴的机械性能及疲劳强度,其工艺参数对曲轴连杆颈的性能影响显著。本文以桂林某厂生产的48Mn V钢X型曲轴连杆颈为研究对象,基于
镨钕合金是现代制造业用量最大的重稀土金属,目前电解还原是提炼镨钕合金的主要工艺,其中熔融成品的提取是最关键的工序之一。因稀土属性的特殊性,生产中存在高温、腐蚀、成品氧化、环境污染等现象,如何采用虹吸法是业内专家高度关注的问题;由于当前应用技术不成熟,严重制约了配套装备自动化水平。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对高温流场变化进行实时仿真,能准确反映虹吸过程熔池流场流态,以此为虹吸装置结构优化提供依据,可有效缩
在环境资源绿色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型的新时代背景下,国内朝气蓬勃的空调行业正逐步走向国际化舞台,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制造的魅力。空调的核心部件由换热铜管与铝箔翅片组成的管翅式换热器也在向着小管径化(φ≤5mm)、高换热效率化、制造成形工艺更优化发展。传统的机械式或机械微收缩式换热器胀接成形技术,在进行小管径管翅式换热器制造成形时造成的换热铜管轴向收缩、内螺纹损伤和翅片过度变形等缺点更加显著,亟需新型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