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农地规模经营的研究概况,阐述农地规模经营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山东省农地经营的现状及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其次,从农业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农业经营者才能和投资水平等方面分别对其与农地规模经营的内在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再次,分别研究了种田大户或家庭农场、土地合作社、公司制农业企业等各种农地规模经营模式的特征、优缺点和适应性;利用DEA模型分析山东省调查数据,对农业规模经营的效率与适合度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发展农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及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市场有效对接的客观要求。 目前山东省农地经营规模过于狭小,地块过于分散,农地规模经营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条件有农业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农业经营者才能和投资水平提高等,其中:农业劳动力转移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先决条件;土地流转为农地规模经营提供制度基础,农业机械化为农地规模经营提供物质技术手段;农业经营者人才是农地经营规模成功的人才保证。当前,农业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农业经营者才能和投资能力等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条件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农地规模经营可以开始稳步发展,但是由于各项条件的发展水平还不高,也不能贪大图块、急于求成。 目前的农地规模经营模式主要有:家庭农场、土地合作社、公司制农业企业等。家庭农场将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家庭收入大幅度提高。土地合作社对土地进行集中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在坚持农户承包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大规模生产。公司制农业企业雇佣当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通过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手段,不仅给企业带来理想的收益,还使当地农民获得较稳定的土地租金,一部分人还能去公司打工取得工资收入。家庭农场、土地合作社、公司制农业企业作为农地规模经营新型主体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对山东省样本种田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农地经营效率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发现:(1)土地面积10亩以下的农户的投入和产出值相对较低;随着农地规模的不断扩大,种田大户从事生产经营所需要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劳动投入总体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2)从产出来看,农户的总产量、总收益、纯收益均随农户土地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的收益明显提升。(3)在农地规模效率方面,农地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总体规模效率相对较低的规模区间主要为10亩以下;农地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总体规模效率达到最优的规模区间分别是10-14亩、50-70亩和70-110亩。(4)进一步从单位面积收益、单位劳动收益和成本收益率分析发现,山东省家庭农场的最优规模区间为50-70亩,该区间的生产要素的配比合理,综合经营效果最佳。 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有:畅通制度渠道,完善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培育高效经营性服务组织,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培养新时代职业农民;加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保险政策对各类农地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