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水生哺乳动物适应性进化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re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水生哺乳动物在生物演化史上处于严格陆生和完全水生哺乳动物之间,是二次入水过程中处于过渡形态的物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半水生哺乳动物对半水生生活产生了一系列形态生理等方面的适应,例如趾间具蹼、具有致密的皮毛、代谢速率增大等,但这些形态生理适应性改变的遗传机制仍不明确。因此,为了探究半水生哺乳动物表型适应性进化下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对半水生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进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半水生哺乳动物适应性进化的基因组机制。此外,平衡觉对哺乳动物的运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半水生哺乳动物为适应水陆两种生态位,其平衡觉的结构基础(前庭系统)在形态上与陆生动物表现出了差异,但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对半水生哺乳动物的平衡觉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以期更细致地探讨半水生哺乳动物平衡觉相关基因的进化模式,揭示半水生哺乳动物平衡觉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在全基因组水平,基于基因家族聚类对得到的6522个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进行系统发生重建,确定了各半水生类群与陆生哺乳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及分化时间,半水生物种亚洲小爪水獭(Aonyx cinereus)、加利福尼亚海狮(Zalophus californianus)、星鼻鼹(Condylura cristata)和北美河狸(Castor canadensis)所在进化枝的分化时间分别为15.0、40.2、73.6和67.7个百万年前。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各半水生物种的特有基因、收缩扩张的基因家族以及共同的正选择基因,可能与半水生哺乳动物的嗅觉受体、免疫反应、能量代谢、耐缺氧、心血管调节和毛发发育相关,推测这些特殊的基因和基因家族是半水生哺乳动物适应半水生生活的基因组学基础。2、平衡觉相关基因的进化分析表明,有24个与前庭系统相关的基因可能在适应半水生生境的哺乳动物中发生了适应性进化,其中SLC26A2、SOX10、MYCN和OTX1基因可能共同调控半规管形态结构的变化以适应半水生生境,耳石发育相关基因SLC26A2、OC90和OTOP1可能调控了不同运动方式下耳石的感知敏感性,而前庭障碍相关基因GJB2、GJB6和USH1C可能是半水生哺乳动物在复杂运动方式下避免眩晕的分子基础。本研究分别从基因组水平和包含完整功能基因的基因集水平上,初步探索了半水生哺乳动物适应性进化的基因组学机制以及平衡觉的结构基础(前庭系统)变异的分子机制。为了解半水生哺乳动物的进化、哺乳动物二次入水过程中动物适应性进化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其他文献
HD-Zip转录因子在植物界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从低等的藻类植物到高等的被子植物都发现了该类转录因子。HD-Zip转录因子不仅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而且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2n=38,AACC)是白菜(Brassica rapa,2n=20,AA)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2n=18,CC)通过自然种间杂交后二倍化形成的异源四倍体
学位
纳米复合功能材料通常具有两种或多种材料协同作用赋予的性能优势,特别是,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Fe3O4复合功能材料,在传感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制备钛或铁基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分别用以结合浸润性微井阵列和毛细管阵列,以及葡萄糖氧化酶,建立了三种简单、快速、灵敏的传感检测技术,实现了对血氨,牛奶中H2O2和血糖等医学与食品中小分子目标物的高效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溶剂热法制备
学位
教师是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特殊群体,教师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水平,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对生物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中生物学教师作为高中生物学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先进理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认知、情感、学习习惯,较高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自觉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前提,也是引导好学生、教育好学生的保障。本研究对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展开调查,分析不同性别、职
学位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因为具有可调带隙、宽色域等优点,已成为下一代发光二极管(LED)的候选材料。当前,低维杂化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由于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光通信、光电器件、激光等领域的应用,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低维杂化卤化镉的研究较为有限,其结构不丰富、量子产率(PLQY)低,光致发光颜色较为单一。本文以功能导向的结构设计思想为指导,利用d10IIB族金属(Cd)作为光学活性中心,
学位
王时敏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书画家。他以绘画闻名的同时,又十分擅长书法,尤以隶书名世。他与郑簠、朱彝尊三人并称为“清初三隶”。明末清初,自汉代开始衰落的隶书开始出现新的转机,这一时期的书坛在董其昌书风流行海内的同时,出现了一批专擅隶书的书家,他们重新对汉代隶书进行发掘和研究,成为明末清初隶书中兴的主要力量,而王时敏正是其中的重要一员。本文以王时敏书法艺术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对王时敏家族的
学位
近几年来,书画鉴藏是中国艺术史领域的热门话题,潜沉着众多有待发掘的新问题。书画鉴藏的源起可以上溯到魏晋乃至更早时期,后经宋元发展,明清时已十分成熟。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使得贰臣群体出现,贰臣身份为这个群体带来仕途的同时,也为其书画鉴藏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贰臣的忏悔心理进一步促使其进行文化整理活动。本研究选取明末清初北方贰臣鉴藏群体作为切入点,对其法书鉴藏活动进行系统探究。梁清标、孙承泽、王铎、冯铨等人
学位
1993年山东兖州金口坝附近出土了一批佛教碑刻残石,其中保存最为完好者为北齐河清三年《沙丘城造像记》,因文中刻有“于沙丘东城”而得此名。《沙丘城造像记》文字刊刻精美、方圆兼备、稚拙简达,是北齐造像题记中为数不多的精品。本文以北齐《沙丘城造像记》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基本概况、技法风格、渊源流变、意义影响展开论述。概况主要涵盖了题记的基本信息与青齐地区的文化背景。技法风格从题记最基本的点画特征入手,结
学位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某些生物标志物的异常存在紧密联系,因此,疾病标志物的灵敏检测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EC)分析是一种基于电分析和光分析方法而发展建立的分析检测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背景信号低、操作简单等优势,在生物分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门之一。光电材料和生物识别单元是PEC生物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光电材料的光电转
学位
荧光探针因其具有特异性识别、动态监测、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已成为生化分析、疾病诊断等领域至关重要的分子工具。然而,荧光探针在区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以及药物选择性释放等方面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作为癌环境标志物之一,过氧化氢(H2O2)在炎症组织和癌细胞浓度较高,但其在正常组织也有一定分布。因此,准确区分癌环境与正常环境H2O2对提高探针检测准确性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同时,癌环境中硝基还原酶(NTR)可与
学位
魏晋书风上呈汉隶风貌,下开唐楷先河,是书法史中的关键时期,由于魏孝文帝的系列文化改革,魏碑应运而生。《张玄墓志》作为北魏墓志中的精品之作,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而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张玄墓志》的时代背景、研究概况、书法特征等方面较为细致而系统地剖析了《张玄墓志》的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梳理晚清以来书法名家何绍基、李瑞清、曾熙等前辈对《张玄墓志》的取法与推崇,探索了《张玄墓志》的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