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正式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提出,双方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出的又一大步。和欧洲联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主要由发达国家构成不同,中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怎样走出一条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特色的区域经济合作之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中国和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首先要研究区域一体化本身。笔者认为,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技术流动的自由化。区域一体化尽管也包含贸易、投资、货币、技术自由化的内容,但在这里,他们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换句话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过资源、资本、人力及各项政策的合作,来达到产业优化和经济增长的目的。因此,区域经济合作不是简单的贸易、投资、人力、技术等合作,更不可能是某一单方面的合作,其实质是产业的合作,是三大产业的全面合作。对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来说,产业合作更是其成功与否的保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国际区域产业合作进行了分析。产业是经济的中心,产业合作自然也应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而产业合作既是三大产业的联合,也是贸易、资本流动、投资和技术的全方位的合作,还是政府、企业和各种中介组织的合作。区域产业合作的目标是建立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和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论文区分和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区域产业合作。本文特别提出,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产业合作不同,在区域产业合作中,政府机制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接着,论文从实践的角度对国际区域产业合作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作为当今世界上两个比较成熟的国际区域经济组织,在产业合作上形成了两种不同模式,即欧洲模式和北美模式。此外亚洲、非洲、南美洲的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都开展了产业合作,并正在不断升级。在后面论文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和东盟产业合作的现状和特点、有利条件、基本模式、具体内容、存在障碍和进一步推进的对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通过对中国和东盟各国产业合作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产业合作具有以下特点:中国和东盟各国三大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分工开始初现眉目; 合作总体水平较低,并存在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 从合作内容来说,三大产业都有合作,但以第二产业为主。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产业合作,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深入分析世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