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脉动蕴含了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本论文在前人利用地脉动速度记录进行频谱研究的基础上,对地脉动资料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分别选取四川、青海、甘肃台网中心宽频带地震台站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17天的地脉动记录和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前14天的地脉动记录,将速度记录转换为位移记录,然后进行位移和频谱特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汶川地震震前各个台站(四川台站)的地脉动位移幅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也即出现长周期地震波;震前2-3天,各台站的地脉动傅立叶谱峰极值在0.1—0.3Hz频段不断增大,直到地震发生;震前地脉动三分量峰值夹角中的arctan(EW/UD)和arctan(UD/NS)发生了变化。(2)玉树地震震前各台站(青海、甘肃、四川台站)的脉动位移幅值没有增加,没有发现长周期地震波;地脉动的0.1—0.3Hz频段傅立叶谱峰极值在震前1-2天连续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在分析三分量峰值夹角时发现玉树台的arctan(NS/EW)和arctan(UD/NS)夹角的变化方向与其他台站相反。(3)对比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的震前地脉动变化,发现不同的地震,地脉动的震前反映是不同的,汶川地震震前的地脉动可能反映了断裂带破裂前发生了缓慢的位错。断裂带是受西边的巴彦喀拉块体挤压,应力积累,断层微破裂往东方向移动。玉树地震前没有发现低频波,可能与它的地震类型和孕育过程有关。目前,对地脉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进一步了解地脉动的波动成分,不同频段的特性,它与地震的关系,使地脉动成为地震预测的一个有用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