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域交界之处的秦岭西段,这里地形复杂,受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植被以温带阔叶落叶林为主,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文章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应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探讨了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inn.)Franco)、红桦(Betulaalbo-sinensisBurk.)、毛栗(CastaneamollissimaBlume.)、水楸(FraxinusplatypodaOliv.)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的数量特征,期望为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营造人工林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于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显示:(1)17个样地群落多样性指标显示,乔木层多样性指数(H′)为0.9209;均匀度指数(Jsw)为0.7151;丰富度指数(R)为4.0824;优势度指数(C)为0.5652。灌木层丰富度指数为20.4705;多样性指数为1.4236;均匀度指数为0.4907;优势度指数为0.3469;草本层丰富度指数为18.4705;多样性指数为1.3314;均匀度指数为0.5509;优势度指数为0.4778。其中多样性指数大小关系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均匀度指数大小关系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优势度指数大小关系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丰富度指数大小关系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2)对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锐齿栎(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Maxim.)群落多样性指数调查得出:乔木层多样性指数(H′)2.094,均匀度指数(Jsw)0.819,丰富度指数(R)14,分别大于四种群落指数均值(多样性指数(H′)0.9209,均匀度指数(Jsw)0.7151,丰富度指数(R)4.0824);但其优势度指数(C)0.218却小于四种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均值(C)0.5652。(3)对不同纬度上侧柏林、水楸林、红桦林、毛栗林17个林区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与纬度的关系表明:侧柏林水楸林、红桦林物种丰富度指数随纬度升高呈明显下降趋势;毛栗林物种丰富度指数随纬度升高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侧柏林、水秋林、红桦林、毛栗林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呈相反关系。(4)对不同海拔上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海拔的关系表明:乔木层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则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灌木层与草本层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正好与乔木层相反。运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等指数对森林群落各种群的生态位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群落中建群种的生态位宽度最大,生态位宽度指数也最大。在群落中各种群Bsw、BL值的排列顺序基本一致;(2)群落中多数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低,表明多数种群间的竞争较小,群落中有充足的环境资源可供分享。但在红桦群落中树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这与红桦自身的生态特性有关,红桦在林区中多是作为伴生树种因此它的优势地位不是很明显;(3)群落中建群种与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种群对生境的需求有较大的相似性,反映出它们对资源有共享趋势,相对而言更易混交成林,并构成群落的骨架。这其中中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0.5以上平均占很大比重,说明它们对资源的利用程度较大,有较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