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与遥感的哈尔滨市区工业用地变化的区域分异与驱动机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u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发展,哈尔滨市区工业用地不段扩张,规模不段扩大,成为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龙头”。根据哈尔滨市作为重工业城市,装备制造业基地等特点和大都市区性质的定位,未来哈尔滨市区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高,特别是人均工业建设用地仍将保持较高水平。这必将使哈尔滨市区工业用地从数量到布局上都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对研究区域内工业用地扩展从数量到空间格局变化、驱动机制及工业布局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城市化质量,并对制定合理的工业布局、城市规划、控制工业用地规模,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低效、盲目利用土地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本研究在广泛吸取相关工业产业驱动机制及工业产业布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ENVI4.7遥感软件首先对1989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 LandsatTM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与高分辨率全色遥感影像进行融合,进行几何校正并进行图像裁剪获取研究区全景影像。然后,采取监督、非监督分类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分层提取工业用地信息,结合粗糙集理论进行不确定性评价,并在 GIS软件支持下对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工业扩展变化图。最后结合土地转移矩阵、中心转移、景观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工业用地布局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内工业用地增加来源主要是耕地和城镇用地,工业用地中心发生了转移,工业区布局变化以工业开发区的大规模兴建以及城区传统工业搬迁的飞地式扩展为主,以老工业区同心圆式向外蚕食推进为辅,布局相对集中,区域分异较为显著。通过对哈尔滨市区工业用地布局和主导产业的现状研究,集中分析哈尔滨市区工业用地的驱动机制,对哈尔滨市工业发展定位规划,对哈尔滨市区工业用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针对性布局调整方案。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开展以植被建设为主体的大规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被广泛认为是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侵蚀治理与黄河泥沙控制的重要途径。从上世纪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