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的构建及体内外评价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心莲内酯为二萜类内酯化合物,是中药穿心莲的主要有效成分,拥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药物。但穿心莲内酯水溶性差(0.07 mg/mL)、溶出度低,极大地影响了药物的口服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为2.67%。本课题采用介质研磨技术将穿心莲内酯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建立了穿心莲内酯体外以及生物样品的分析方法,并对其进行表征、体外溶出、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及对大鼠足趾肿胀的抗炎作用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稳定剂种类、药物浓度、稳定剂浓度、稳定剂比例、介质研磨时间和研磨转速对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和多分散性系数(PDI)的影响。结果确定制备方法为介质研磨法,稳定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药物浓度为0.5%。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应用效应面法设计优化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案:称取1 g穿心莲内酯,加入200 mL水(内含0.484 g TPGS,0.356 g SDS)中,匀浆机16000 rpm高速剪切5 min,然后将上述混悬液倒入介质研磨机(0.3-0.4 mm氧化锆小珠850 g)中,在转速1755 rpm下研磨1.4 h,制得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粒径:225.3±1.55 nm,PDI:0.179±0.010)。开展了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的表征和体外评价,包括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体外溶出实验。结果显示,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多分散性系数、Zeta电位分别为225.3±1.55 nm、0.179±0.010和-28.6±1.15 mV。DSC和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纳米混悬剂中的纳米粒以无定型形式存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穿心莲内酯原料药(10-200 μm)相比,纳米混悬剂粒径(0.1-0.3 μm)明显减小。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累积溶出百分率在不同介质中10 min内达到85%。在pH 1.2溶出介质中,溶出时间60 min时,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的溶出度分别为穿心莲内酯原料药、穿心莲内酯物理混合物和穿心莲内酯滴丸的3.57、1.43和1.37倍。在pH 4.5溶出介质中,溶出时间60 min时,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的溶出度分别为穿心莲内酯原料药、穿心莲内酯物理混合物和穿心莲内酯滴丸的3.79、1.28和1.38倍。在pH 6.8溶出介质中,溶出时间60 min时,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的溶出度分别为穿心莲内酯原料药、穿心莲内酯物理混合物和穿心莲内酯滴丸的4.76、1.37和1.40倍。体外溶出度实验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溶出均较好。建立了生物样品中穿心莲内酯的LC-MS/MS分析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大鼠灌胃40mg/kg穿心莲内酯原料药、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穿心莲内酯物理混合物和穿心莲内酯滴丸(以穿心莲内酯含量计),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实验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原料药灌胃给药后,大鼠体内Cmax为77.74±22.17 μg/L,AUC0-t为5665.41±1654.43 μg/L min,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组、穿心莲内酯物理混合物组、穿心莲内酯滴丸组 Cmax 分别为 235.91±53.73、80.25±17.35、168.17±47.28 μ/L,AUC0-t 分别为21960.14±5392.04、9117.87±2126.20、10273.45±1699.48 μg/Lmin。与穿心莲内酯原料药组相比,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408.24%。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组生物利用度是穿心莲内酯物理混合物组的2.41倍,是穿心莲内酯滴丸组的2.14倍。药动学实验表明,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具有较好的吸收。建立了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连续四天给予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以大鼠足趾肿胀度及血清中NO、MDA含量,NOS、SOD活性为评价指标,考察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抗炎作用。大鼠右后足肿胀度的测定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高剂量组在不同时间点均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而穿心莲内酯原料药组在各个时间点均不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大鼠血清中NO、MDA含量及NOS、MDA活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料药组相比,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NO、MDA含量及NOS、SOD活性均有显著变化。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较穿心莲内酯原料药具有更好的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趾肿胀,降低NO、MDA含量和NOS活性,提高SOD活性,具有更好的抗炎作用。本课题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并对其进行表征、体外溶出研究及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能增加穿心莲内酯的溶出,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及抗炎作用。
其他文献
通过测定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种子的4个表型性状,并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格木种子大小性状的变异系数依次为重量>厚度>宽度>长度,重量变异系数为18.10%,是最重
目的:分析探讨下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接受了同一手术小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从158例中挑出90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手术时患者年龄4371岁,平均55.32±8.57岁,随访时间2-6年,平均36.89±12.15月。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记
通过分析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状况,在支持资源标准化的条件下,针对题库资源的建设,利用学习对象技术,实现不同类型题库资源的共享和重用.
针对传统个性化推荐算法追求提升推荐准确率而忽略总体多样性,从而导致用户满意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化重排名提高多样性的推荐方法.用户历史评分尺度决定了用户的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期间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方法与措施,为更好的服务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化疗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医患沟通:化疗前主要向患者提供疾病
本文运用布尔代数、线性代数以及网络的拓扑关系,比较了计算机检测网络连通性的直接搜索法、浅析法、行扫描法和行累加算法,从减少计算机运算次数出发,对行累加算法作了初步改进
作为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如何发挥班主任的主体作用?本文结合本班的具体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制订了班级的成长方案,并制订出了实现目标的措施,使班级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