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细菌16S rRNA核酸抗菌素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反义技术的发展为研发新一代抗菌药物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以大肠杆菌16S rRNA为药物作用靶标,运用本实验室建立的MAST技术平台筛选其反义核酸作用靶点;通过体外和胞内实验对筛选靶点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以期获得能高效结合反义寡核苷酸的靶点序列;根据有效作用靶点合成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研究其抑菌效果,为研发新一代核酸抗菌药物进行有益探索。方法:通过在转录16S rRNA过程中引入生物素标记的UTP,将其固定到亲和素磁珠上,保持RNA的自然折叠状态。然后与寡核苷酸文库杂交,筛选能结合的文库序列从而阐明靶点,该方法即为MAST技术(mRNA accessible site tagging)。运用该技术筛选获得16S rRNA6个反义寡核苷酸结合靶点。根据靶点,设计并合成6条靶点特异的反义寡核苷酸和5条10-23型脱氧核酶(DNAenzyme)。采用反义寡核苷酸依赖RNase H切割技术对6条反义寡核苷酸体外对16S rRNA的结合能力进行检测,并采用10-23型脱氧核酶催化切割技术对其中5条脱氧核酶的体外结合切割活性进行检测。经体外验证,所筛6个靶点中5个靶点为16S rRNA可及位点,其中靶点Ⅴ(907-926nt)结合活性最好。然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用IPTG诱导表达单倍体锤头状核酶(sRZ)和双倍体锤头状核酶(dRz),利用表达的核酶胞内特异降解16S rRNA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对靶点Ⅴ胞内有效性进行验证。针对体外和胞内验证有高效结合活性的靶点Ⅴ,合成硫代反义寡核苷酸与通透性好的大肠杆菌SM101温育,检测其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进行核酸抗菌素的初步研究。结果:运用MAST技术筛选获得位于16S rRNA 179-198、446-465、497-516、887-906、907-926、1236-1255nt6个靶点(Ⅰ-Ⅵ);反义寡核苷酸依赖RNase H切割活性分析结果显示,靶点Ⅱ-Ⅵ为反义寡核苷酸体外高效结合靶点;脱氧核酶催化切割活性分析结果显示,靶点Ⅴ体外活性最为显著;胞内验证结果表明,针对靶点Ⅴ的单倍体和双倍体核酶对大肠杆菌生长均有抑制效果,且双倍体核酶效果更为显著;针对靶点Ⅴ的硫代反
其他文献
摘 要:公路路政档案管理是公路路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公路内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运用公路法的观点和行政法学的相关原理,分析加强公路路政档案管理的理论、制度、执法问题及相关改进措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公路路政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公路路政档案管理,有效发挥路政档案的功能,对于公路建设、养护、经营、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希望通过对于公路路政档案管理的法学分析及思考,促进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教育计划的实施者,是班级任课教师集体的协调者,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沟通者。班主任的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师德 观念 技巧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重的,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也能从中体验到做
如何在班级建设中搞好班级管理,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如何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做细、做实,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呢?下面就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谈几点小小的心得。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孔子曰:“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深,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身教重于言教,从接班开始,我就把
目的:摸索运用末端转移法、原位末端标记法及琼脂糖电泳法研究机体死后不同时间段DNA的降解程度及规律,探讨该规律在推断死亡时间方面的可行性,为实际工作中推断死亡时间提供一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条件,是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每位教师都深谙的道理,也是教师努力想达到的理想状态。而怎样让这种理想状态呈现在现实的课堂上,是需要科学和理性的。而心理学作为专门研究人心理的学科,会给教师很大的帮助,对教学会有很大的启发。  一、心理学对教师自身的影响和作用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教学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
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有惊人的差异,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数学美的领悟和鉴赏。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学生受到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的限制,并不都具有理想的鉴赏能力。因此,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美好情感,倡导对数学美的崇尚是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  伽利略宣称道: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总是美的,数学是美的科学。数学知识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数学内在的魅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