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研究《新闻周刊》商业专栏中的隐喻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n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学者们一直关注着对隐喻的研究。从亚里士多德的比较论到昆提良的替代论,隐喻只被视为一种修辞格。理查德的互动论涉及到隐喻的认知特性。1980年莱可夫和约翰逊的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出版极大地推动了从认知角度去研究隐喻。他们在书中指出隐喻事实上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广泛存在于各个学科和不同领域中。   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新闻周刊》商业专栏中的隐喻,揭示商业新闻如何运用人们熟知的具体事物来解析相对抽象的商业活动和商业现象。本文基于莱可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运用从一个相对具体来源域到一个相对模糊目标域的跨域映射原理,概括出常用的隐喻表达式,然后将收集的语料按照其来源域进行重新归类,看这些隐喻是如何实现由来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据此,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从27期《新闻周刊》商业专栏里有代表性的70篇商业文章中收集了170个典型例句,并依据其来源域的不同,按照莱可夫和约翰逊对概念隐喻的分类原则细分为9种不同的隐喻表达式,即:商业是人体、植物、动物、战争、旅行、建筑、机械、空间和容器。本文对每一种隐喻表达式结合例句进行详细的解析,以说明各种概念隐喻在理解抽象商业概念和现象中的认知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在《新闻周刊》商业专栏的商业语篇中有大量隐喻,它们来源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体验,从而使抽象的商业概念通过人们熟知的具体概念得以理解。对《新闻周刊》商业专栏中的隐喻进行认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该刊商业文章的本质。对广大读者来说,从认知角度研究《新闻周刊》商业专栏中的隐喻有助于激发他们阅读《新闻周刊》及其它国外报刊、杂志、书籍中有关商业文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商业语篇的理解能力。
其他文献
于2013年4月在通辽农科院试验基地,以麦巨金为材料,研究不同喷施时期对春小麦茎秆基部形态特征、抗折力和倒伏系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喷施
出生于爱尔兰的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和“为艺术而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其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以下简称《画像》),被认
丹尼尔·笛福和托马斯·哈代都是英国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各自的小说《摩尔·弗兰德斯》和《德伯家的苔丝》中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两部作品都以失足女性为
长期以来,国内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言语本身,强调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的练习和掌握;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主要集中在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忽略了对非言语交际能力的
语境是确定语义的重要因素。语境的研究经历了从传统语境到认知语境的嬗变。认知语境对众多语言现象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比如:隐喻。隐喻是当代语言学和其他许多学科关注的一个科
学位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习语的理解和运用一直是衡量和测试语言能力的一项基本标准。但习语数量众多,意义很难把握,因此习语一直是学习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语文词典的主要目的
学位
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对世界文坛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有生之年她的作品并未得到批评家和出版商的青睐,但在她去世后,她的诗歌却以独特的风格,鲜明的意
学位
本研究在哲学诠释学视角下,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英译为例,论证翻译主体间性的本质乃“视域融合”。“视域融合”为哲学诠释学之核心概念,用之概括翻译主体间性,则包含以下命题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韩两国之间翻译也成为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翻译才能够传递信息、相互沟通
维多利亚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对当时的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维多利亚妇女生活在以男女不平等为特征的时代。在19世纪,女性被定义为忠诚温顺,附属于男性的形象。社会观念也认为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