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典型代表,马克·罗斯科在其近五十年的艺术探索中,成功吸取了现代主义艺术的丰硕成果,同时结合自身的艺术创新,一生致力于艺术风格的创新和改革,从而对抽象表现主义以及色域绘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他的艺术理论与艺术观念研究不仅对于自身的创作实践起到了思想的指导,同时,其理念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学术史上大多对罗斯科作为抽象表现主义以及色域绘画的代表进行了研究,但极少对其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典型代表,马克·罗斯科在其近五十年的艺术探索中,成功吸取了现代主义艺术的丰硕成果,同时结合自身的艺术创新,一生致力于艺术风格的创新和改革,从而对抽象表现主义以及色域绘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他的艺术理论与艺术观念研究不仅对于自身的创作实践起到了思想的指导,同时,其理念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学术史上大多对罗斯科作为抽象表现主义以及色域绘画的代表进行了研究,但极少对其艺术理念及其风格的变化进行探索,因而对罗斯科的艺术思想缺乏全面地认识,本文意图从罗斯科的艺术观念作为切入点,并发掘出对其产生较大影响的艺术理论,同时将其各阶段的艺术实践加以融合,从而去感受罗斯科艺术的学术价值。第一章主要是探讨罗斯科与其艺术的思想渊源,了解罗斯科个人的艺术经历有利于把握其艺术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例如由最开始的早期的肖像画阶段,到超现实主义的创作阶段,再到复合形式的阶段,最后是大色域绘画时期,便于我们从整体上视阈其理念的变化过程,同时在思想方面,罗斯科受到了尼采的悲剧精神的影响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启发;第二章便是针对罗斯科艺术观念进行探讨,艺术是作为表现的,即关于艺术是什么的问题的讨论,艺术不仅是作为情感的表达而存在,同时也是悲剧意识的象征,同时艺术作为抽象,即艺术的本质问题,抽象的具体显现在其理念中可以表现为艺术的“可塑性”以及艺术触感的真实,艺术也是作为交流而存在的,这是罗斯科理念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他强调艺术是一种互动式的观画体验,他将艺术阐释的障碍进行了摒除,而开放性的空间观念则表明了艺术作品和观者要以一种交流和对话的状态进行;第三章则讨论了罗斯科艺术创作风格的衍变,以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为主,他在前期主要是进行的是艺术的象征性主要凭借艺术表现来实现的,即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理念为艺术交流理念的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罗斯科的艺术作品不仅表现为生存空间的现代性,同时还在神话主题方面具有较强的隐喻性,而到了后期则开始转为典型的抽象风格,而这一点则是依靠艺术的交流去产生作用,笔者试图利用色彩和和谐感与线条的模糊性以及空间的交互性去展现出罗斯科艺术作品的抽象性精神;最后一章着重分析了罗斯科艺术的意义,罗斯科的艺术在交流中进行的艺术观念促进了其绘画形式的变化,使得具象的艺术表现方式转变为抽象的绘画形式,同时艺术观看的方式发生了转变,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更加多元,艺术语言的变化为抽象艺术的推进带来了艺术形式的更新,罗斯科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视觉观看的形式转变了人类以往的视觉体验形式,同时也颠覆了人类传统的视觉审美感知,并且他的艺术所追求的开放性与专制性两者的和谐统一,这种观念是其艺术在沟通中发展的结果和影响,这为人们解读其艺术带来了新的思考,同时也为抽象艺术的发展传递了一种情绪与观念的表达。
其他文献
安东·布鲁克纳(1824.9.4—1896.10.11),是德奥音乐历史上重要的作曲家、管风琴家,也是十九世纪末最杰出的作曲家代表之一。本文以《第九交响曲》为对象进行和声研究,对该作品的调性布局、和弦结构、和声序进、转调以及调式交替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和声技法分析,找寻作品中个性化的和声语言。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布鲁克纳的生平及其艺术创作以及《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第二章阐述了《第九交
陈怡是绽放于当代作曲界的华人女作曲家,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作曲大奖,受到了国内外作曲界的认可。她充分利用西方作曲技法,将流淌于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展现出来,每一部作品的演出都能在国内外音乐界引起一阵波澜,她以中国传统文化素材作为创作之源,加以系统的音乐学习以及多元化的生活经历,在这之上形成了她独特的音乐风格。本文选择了《宁》《胡琴组曲》《春夜喜雨》三部混合室内乐作为研究对象,这三部混合室内乐是其博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举办,文艺“会演”活动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艺术节的举办,全国各地又掀起了一股举办文艺节庆活动的热潮。1987年,山东省于10月2日至8日举办了第一届山东艺术节。参加此次艺术节演出的省直、济南部队和全省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以及应邀参加演出的外省和外国艺术工作者共计2622人,上演音乐舞蹈、戏剧节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有成就的华裔女作曲家”陈怡所创作的大量音乐作品都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极大关注与追捧。在其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首要特点即东方音调、东方音色等独具魅力的东方音乐文化与西方现代创作理念不断碰撞与融合。民间歌曲、古诗词、京剧音乐等传统音乐素材在其创作中被充分创新性使用,陈怡在此基础上以全新的音乐语言引领了中国当代音乐创作新风格。笔者选取陈怡的三部体裁不同但同样以京剧元素作为全曲主
《溪山琴况》,作者徐上瀛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琴家,该书在总结前人琴学理论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古琴演奏艺术理论,是琴乐美学思想集大成者。这里的所谓“琴况”即琴之演奏状况,作者在书中对琴之演奏艺术总结归纳为二十四况,每况一字,逐一进行阐述,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溪山琴况》作为古代琴乐美学著作,不仅是我们学习、研究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而且也为我们当今如何继承和发展民族器乐演奏艺术
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的情节性,与它的故事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更与它的题材和功能有关。张彦远曾在他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绘画有着“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人物画的题材则以有劝诫功能或教化功能的历史故事画、宣扬统治阶级丰功伟绩的肖像画、体现避世思想的文人雅集画、表现世俗生活的风俗画、宣扬佛道思想的道释画为主。而这些题材大都要求人物画具有文学和戏剧一样的叙事功能,因此在人物画中才含有较多的情节性画面。本
从19世纪末西方“油画”登陆齐鲁大地到20世纪80年代的《山东风土人情油画展》在北京开幕,“油画”作为一个外来画种,在山东大地上,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本土化”之路。山东的老一辈艺术家们从最初的无所适从到拿来学习、从形式内容到理论技法、从拿来主义到本土回归。他们将西方的油画种植在了东方齐鲁大地的文化土壤之中,经过不断改良和本土文化的滋养,最终实现了西方油画的本土化交融,探索出了一条“以情动人、以土
鲁中南鼓吹乐作为礼俗用乐形式是一种社会文化的显现,承载着一个群体的悲欢与思考。礼俗作为礼与俗结合的产物,其深处体现着礼之文化的影响,与鼓吹乐结合构成了仪式与乐的结构形态,在民间婚丧礼俗中成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之遗续。针对普遍存在的礼俗用乐形式,以一个具体的鼓吹乐班为抓手,深入到民间婚丧礼俗中,探究作为文化样态的鼓吹乐的功能与意义,以民族音乐学的视野为基础结合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使得探讨形成
明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相较于明朝前中期来说,晚明在整个明朝中所产生的文化巨匠及其成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高度上都是领先的。而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又使得晚明成为一个极具特色的历史阶段,因而不断吸引着学者去研究和认知。这一时期的书法也是如此,阳明心学的盛行,吴门书派的衰落,文化多元性的趋势,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士人慕古喜新心态的变化,借着种种机缘,晚明书法进入了一个剧变的阶段,它上承婉约柔
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图像泛滥的时代里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如影像、装置、行为、新媒体艺术都围绕在观者的视线。艺术终结的标语时刻提醒着艺术家们绘画本体的质疑,挑战着传统绘画艺术的边界,铜版画艺术作为传统画种之一,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中国造纸技艺发明以来,在世界文化之中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近代机械化时代背景下,手工抄纸技术已然没落,但是站在铜版画艺术的角度,纸张是铜版画艺术中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