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生态效益的过程。它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战略措施。几十年来,济宁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农业战略性突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济宁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对促进济宁市的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稳固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以及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充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判断与定量化分析相结合、实地调查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济宁市农业机械化整体现状进行了分析,系统总结了济宁市发展农业机械化方面存在的有利条件、限制因素等,重点对济宁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管理体制和机构、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模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济宁市的农机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机化发展效益显著增加等。到2010年末,济宁市农机总动力达967万千瓦,总值57.3亿元,综合机械化水平80%,农机作业服务组织2万多个,农机社会经营总收入达35亿元以上。同时,济宁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方式,农机化扶持政策,农机队伍,社会化服务体系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济宁市农机化发展的优势条件体现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国家省市重大战略的实施及政策环境持续向好,都为济宁市的农机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济宁市农机化发展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市场;引导、政府扶持,转变方式、提升质量,依法促进、科学发展的原则,在农机化区域布局上,将全市农机化发展划分为城市郊区、平原地区、沿湖地区、丘陵山区四大区域;在产业布局上,将农机化发展划分为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蒜、花生薯类、蔬菜、林果种植区和水产、畜禽养殖区十大产业区。在农机化政策扶持、公共服务、产业化经营服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依法监管、健全机制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本文分析了济宁市农机化发展的现状,指出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有关建议和意见,对济宁市农机化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