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北京戒台寺滑坡整治工程为依托,对多锚点桩进行了探讨性的研究。北京戒台寺拥有1400多年历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戒台寺所在山体于2004年雨季出现滑坡灾害(戒台寺滑坡),严重危及到千年古刹的安全。戒台寺滑坡区内地质构造错综复杂、岩层产状顺倾、岩石破碎、具多层软弱带。滑坡变形迹象广而杂乱,具多条、多级、多块、多层滑面特征。戒台寺滑坡属于发生在复杂地质区域的大规模破碎岩石滑坡。滑坡规模大,治理难度高,一方面,滑坡前部为现代化采空塌陷区,坡体内存在较多古代采煤巷道,具临空变形条件,且采空范围不易确定;另一方面,滑坡后部为古建筑群和古松名木,不允许有过大变形。此外,滑动面深,滑坡推力大,若采用单一的普通抗滑桩或锚索抗滑桩(单锚点桩)来治理滑坡,会造成巨大的投资支出且施工期较长,不满足工程的经济与时间要求。经多方比较,滑坡治理采用了支挡锚固、排水、注浆、局部加固等综合治理技术,其中主体工程为锚索抗滑桩。在整治工程中,首次提出和运用了多锚点抗滑桩(多锚点桩),并结合传统抗滑桩的设计理论,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测试计算分析,研究了多锚点桩的结构、受力特点。通过滑坡位移监测,评价了多锚点桩的工程效果。在力学性能及经济效益上,将多锚点桩与普通抗滑桩、单锚点桩进行比较,表明了多锚点抗滑桩在受力、控制变形和经济上均具有较大的优势。多锚点桩不仅在保护古建筑文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这种新型抗滑结构的提出和应用也促进了我国抗滑结构的发展,丰富了滑坡防治的措施。最后,指出了多锚点桩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