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目前已被世人公认为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肿瘤也不例外,尤其是侵袭性骨肿瘤,多发于骨骼发育成长旺盛期的青壮年,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预后差。因此对其发病机制及生物学行为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肿瘤尤其恶性肿瘤最显著的特点是肿瘤性细胞与整个机体不相协调的持续性的异常增生,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可被视为一类克隆性基因的疾病。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赋予了这种恶性肿瘤的无限失控生长?近年来端粒酶(telomeraseTLMA)的发现及研究不仅对此作出了合理的解答,而且也极大的丰富了我们对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的认识,同时也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给人类最终战胜肿瘤带来一线曙光。 端粒酶是一种含RNA并负责端粒合成的核糖核蛋白DNA聚合酶。端粒(telomereTLM)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天然末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年来受到国际医学界高度重视的研究热点。肿瘤细胞、尤其是恶性肿瘤细胞常常获得永生性(Immortality)而具有了无限增殖的能力,而肿瘤细胞无限增殖能力的维持则依赖于端粒酶的激活。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几乎都发现有端粒酶的异常高表达。至于对骨肿瘤端粒酶活性研究,仅见Schwartz等对源自5例骨巨细胞瘤细胞及Butler等对源自2例腰骶部脊索瘤细胞的端粒酶检测的报告。但在骨肉瘤发生中bcl-2、 第四军医大学项士学位论文 一 bax蛋白过度表达和p53基因突变与骨肉瘤细胞端粒酶激活之间是否存在必然 联系,至今尚未见文献报道。 本研究从体外培养骨源细胞系或株及多种侵袭性骨肿瘤组织两方面,采用 TIUrp结合银染法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并用免疫组化祛对骨肉瘤组织中 bclZ、bax和p53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 析。 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11LAI,-银染方法对75例侵袭性骨肿瘤冻存标本中 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62例阳性,阳性率为82.7%。其中骨肉瘤29例 (80.6%)、骨巨细胞瘤20例(80.0%)、软骨肉瘤6例(85.7%)、恶性纤维组 织细胞瘤 2例(100o)、横纹肌肉瘤 2例(100o)、脊索瘤 3例(100%)为阳 性。同时检测17例病人的肿瘤旁肌肉组织或软组织,均未发现有阳性。另有 9例骨软骨瘤检测,仅有 1例(11.l%)阳性。 2.不同分级骨巨细胞瘤端粒酶活性检测的结果 根据Jaffe病理分级,25 例骨巨细胞瘤中1级8例,11-m级17例,其端粒酶活性检测的结果,经统计 学处理两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O司.6416eq.05)。 3.非放射性同位素fllAP银染方法对体外培养骨系细胞系/株端粒酶活性 检测结果,3例正常骨膜细胞,l例经三次化学致癌剂4-NQO处理、己传至 !02代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细胞及人成骨肉瘤OS732的细胞株均无端粒酶活性 的表达;而人骨肉瘤HOS细胞系显示有端粒酶的激活。 4.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Bcl-2和Bax蛋白在骨肉瘤和癌旁正常组织中二 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9%份o6)、58.3%(21o6)和17.6%(3八刀、23.5% (4if7人其阳性信号呈全浆型和(或)浆膜型。统计学处理分析:瘤旁正常组织 组与骨肉瘤组的比较:be2,P<o.01;bax,*<0刀5;骨肉瘤中TL MA什)与骨肉瘤 中TLMA(-俩组相比较:bC12尸<0.05;bC,P>0.05。 5.P53的表达结果p53蛋白在骨肉瘤和瘤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2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瞅文 一 69o00厘9)和23.5oO门X 以骨肉瘤中为高,其阳性信号均位于细胞核。统 计学处理分析:瘤旁正常组织组与骨肉瘤组的比较:卜0.05:肉瘤中**M人什 与骨肉瘤中TLM人卜)两组相比较:P>0.05。 结论 1.本研究端粒酶在侵袭性骨肿瘤中的表达高达82.6%,端粒酶是侵袭性 骨肿瘤的一种较理想的标志物,并在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 作用。 2.骨巨细胞瘤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和骨肉瘤和软骨肉瘤相近,提示该肿瘤 应等同于恶性肿瘤。骨巨细胞瘤1级与皿皿级可能有着同等的侵袭性或恶性。 3.端粒酶阴性的侵袭性骨肿瘤及OS732细胞株可能借端粒酶非依赖性的 机制来维持其永生性。 4.B* 蛋白过度表达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使骨细胞恶性转化导致骨肉 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