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者感知与实际使用的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可用性实证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背景下翻译需求的急剧增加及机器翻译译文质量的大幅提升使得机器翻译广泛应用于语言服务行业,成为应对全球性译员短缺的有效途径。尽管技术进步使得机器翻译系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然语言处理,但是单纯机器翻译译文质量尚未达到与人工翻译完全相当的水平,因此,译后编辑便作为一种补偿手段与机器翻译一同被应用于翻译实践。
  本文将可用性这一概念引入翻译研究,聚焦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可用性,并将其定义为有用性与易用性之和。通过设计并开展实验,本文以学生译者为被试,综合运用眼动追踪、击键记录、问卷调查、回溯性报告等研究方法,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相结合,旨在从使用者感知与实际使用两个方面探究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这一翻译模式的可用性,拟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从使用者主观感知来看,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可用性如何?具体来讲,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如何?(2)从实际使用过程的客观数据来看,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可用性如何?具体来讲,与人工翻译相比,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在翻译速度和译文质量方面表现的有用性,以及在时间负荷、技术负荷和认知负荷方面表现的易用性如何?
  本文收集到60位被试的问卷,并从中随机抽取50位参加翻译实验以收集其翻译过程及产品数据,经过分析发现:(1)从感知有用性来看,学生译者总体持积极态度,其中对提高翻译速度最为认可,而对提高译文质量则持较为中立态度;从感知易用性来看,学生译者认为机器翻译译后编辑限制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并且会带来额外的负荷,因而对其易用性认可度较低。(2)从实际使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客观数据来看,其有用性得到验证,具体体现在能够显著提高翻译速度及译文质量;其易用性得到部分验证,具体体现在与人工翻译相比,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能够显著缩短总任务时长、显著减少总击键数及键入字符数、显著降低注视时长及注视次数,在草拟时间、删除字符数方面则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本文将为相关领域实证研究提供方法论参考,研究发现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为翻译教学及译者培养提供有益启示。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罗兰·巴特是20世纪法国文学批评界的伟大旗手与思想家,在众多理论领域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身体理论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思想转变中,巴特的身体理论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文章以罗兰·巴特的文本著述为根基,在著述中去探寻其身体特点变化的轨迹。罗兰·巴特的身体理论与他符号思想的转变密不可分。结构主义时期,巴特重视语言与符号,身体是二级符号系统“神话”言说的载体,因而身体呈
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是二战后美国最杰出的犹太作家之一,凭借其作品强烈的犹太性享誉文坛。其代表作《店员》(1957)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创作背景,主要展现了美国纽约贫民窟一家小杂货店的兴衰史,以及几个与小店有关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小说以细腻深刻的笔触,表现出马拉默德对犹太少数族裔生存现状的深切关注。  本文拟运用文本细读法,依据后殖民理论,分析《店员》中犹太人的生存困境与文化身
学位
近年来,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Ken Liu, 1976—)因其创作的小说将“科学幻想和中华文化完美融合”而备受科幻界瞩目。与此同时,他还承担起了传播和推介中国科幻文学的使命。至今,刘宇昆已经英译了50余篇中短篇科幻小说,4部长篇科幻小说并编译了两本当代中国科幻短篇小说选集。其中,由他翻译的《三体》和《折叠北京》先后斩获“雨果奖”,打破了亚洲作家“雨果奖”的零记录。  全球化语境下,翻译活动的社
学位
《射雕英雄传》译本的出版,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武侠小说的关注,也引发了学术界对金庸小说这类具有特定文化背景作品英译的讨论。武侠文化即武文化和侠文化是武侠小说中所表达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武侠小说区别于其它类型文学的标志之一。在翻译武侠小说的过程中,译者面对英语文化所缺省的武侠文化概念时,应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便让英语读者更易理解,从而更好地接受武侠文化。  目前学界对《射雕英雄传》郝玉青译本的武侠文化英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