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资源、环境以及人口三者间的矛盾越发升级。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在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同时,我们必须去考虑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可持续性发展。而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能兼顾利用废弃纤维和废弃混凝土的绿色新型建筑材料,对于进行可持续性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在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进行大规模使用前,需对其的耐久性进行必要的研究,而碳化性能作为衡量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工业化的进程,致使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混凝土的碳化问题也愈发广受关注。近现代混凝土中大量掺入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合料,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此外,在工程实际中的混凝土结构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应力作用,同样会对混凝土的碳化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考虑掺合料、荷载等因素对所处环境中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所造成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一般正常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产生影响的外加剂(物)因素(粉煤灰,矿渣微粉,减水剂及钢筋)、力学因素(弯曲拉应力荷载和单轴压应力荷载)进行考虑,并通过试验研究了单一因素下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性能规律,并最终建立了适用于一般正常环境条件下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碳化预测试验模型。主要研究过程及内容如下:本文利用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快速碳化试验过程,研究了不同因素下(其中包括水灰比、再生骨料掺量、纤维长度、纤维掺量以及浇筑面)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碳化规律以及在不同二维方向上的扩散对相关构件角区碳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化深度随着水灰比的升高而增大;伴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提高,碳化深度增大;随着纤维长度增加,碳化深度减小;随着废弃纤维掺量比例的增加,碳化深度并非单调变化,掺量为0.12%时为最佳掺量;对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顶面部位的碳化深度最大,两侧次之,底面最小;角区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均大于两相邻面的深度。在考虑外加剂因素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碳化的影响时,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掺入量越大,碳化深度越深;随着矿渣微粉取代率的增加,抗碳化性能先增加后减小,掺量达到15%左右为最优掺量;使用高效减水剂能有效的改善其抗碳化能力;钢筋的加入会对其碳化起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在考虑应力状态因素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碳化的影响时,研究结果表明:二点弯曲拉应力因素作用下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始终大于无应力作用下的深度,且伴随拉应力作用水平的提升,碳化深度持续增大;而单轴压应力因素作用下的碳化深度则始终小于无应力作用下的深度,且伴随压应力作用水平的增加,碳化深度有一定程度的减小。从传质学理论入手,在引入分形理论的前提下建立了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并拟合修正得到一系列修正系数。通过模型计算值和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的可行性,为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结构在一般正常环境下寿命的准确预测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