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逐渐增多,数学解题错误的研究也开始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它们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错题的成因分析是其中之一。通过对文献的查阅与整理发现,目前关于数学解题错误领域有许多研究成果,但仍就有很多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数学问题解决的认知结构理论对北京市某校高一年级A班学生的数学错题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几点思考。通过综述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本文对数学错误做了概念界定,即:面对一个数学问题,学生通过问题表征、模式识别、解题迁移、解题监控四种认知成分以及个体拥有的数学基础知识、解题策略等共同组成的认知模式的操作下,没有达成题目的目标状态,具体表现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部分错误或者全部做错。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等对如下三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1)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典型错误背后的深层原因;(2)探寻优、中、差三类学生错题存在的规律性,从而更好地分析三类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异;(3)摸索教师的教学与学生解题错误的相互影响及作用,而后对教师怎样更好地完善教学做出一些思考。本文的主要结论:学习者在解题过程出现错误,从认知结构上分析,分别是在问题表征、模式识别、解题迁移、解题监控以及知识基础和解题策略等几方面存在问题。(1)优生对数学知识、解题方法、策略的掌握,及思维水平都好于中等生和差生,对于低难度问题,不容易引起解题的迁移,也很少进行数学自我监控,他们主要进行的是心智技能的自动化过程,中等生在此方面也基本相同,但该类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方法的运用都不如优生,所以自动化的过程更容易出错。差生在此类问题投入的自我监控能力更多,所以错误率低。(2)对于高难度问题,三类学生存在明显差异。高难度问题更容易引发解题的迁移,也更容易引发三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此时,优生的问题表征能力、模式识别能力、和解题迁移能力都好于其它两类学生,而且优生也投入了一定强度的自我监控能力,对问题的全面思考、细节的把握都会注意,所以错误率低,而其他两类学生的错误率较高。通过研究,本文对教学做了几点思考:第一,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适时地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同时恰当地引入课外知识,扩展数学知识背景,使学生开阔眼界;第二,适时地、逐步地提升中等生作业题目的难度和灵活性;第三,帮助差生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增强对某些固定解题方法的应用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