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江西南部地区温度条件的沥青路面健康性能预测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huangshuhu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路面性能检测主要是定期的人工检测,局限性比较多,且仅当路面表面病害出现后才能检测,难以及时的发现路面结构的内部损伤。其属于对路面损伤结果的检测,而非对可能出现损伤的预测,因此基础上制定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也只属于路面产生病害后的常规养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预防性养护。因此需要发展利用传感器和损伤识别技术进行结构响应与状态的在线检测,同时能够实时的识别路面性能状态和潜在的损伤。本文据此提出沥青路面的健康监测理念和评价体系,为路面的设计、施工、试验和维修决策提供性能状态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针对沥青路面损伤类型和原因,对沥青路面的控制破坏模式进行调研,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两种典型的控制损坏模式为:开裂和永久变形。对于开裂类损坏,主要的控制破坏模式为半刚性基层的疲劳开裂、沥青层的疲劳开裂;永久变形的控制破坏模式主要是沥青层的变形。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沥青路面健康检测评价体系,对现行沥青路面的评价预估模型进行调研和选择。健康性能识别时可通过半刚性基层面层层底的拉应力(变)、沥青面层的车辙通过各分层的竖向压应力的监测来识别。提出基于全时域内的路面健康监测方法,论述了路面全时域叠加路面损伤分析思路和方法。通过在江西南部地区高速公路上实测的温度场数据,对沥青路面的温度效应和晴天、多云、降雨等天气形态下的路面温度场分布进行研究;分析了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区三种地形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特征和路堤、路堑等局地地形条件对路面的温度效应,对沥青路面内部的温差和温度梯度分布规律进行统计。根据实测结果建立了三种地形条件下的温度预估模型和温度调整系数。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是力学经验设计方法体系中非常关键的材料设计参数。对温度与频率影响动态模量的规律研究,给出了SMA-13、AC-20、ATB-25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借助Witczak动态模量的预估模型,根据实际路面温度场的测试,对路面各层混合料动态模量进行温度修正,并对实测温度场下各沥青层的动态模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依据现场力学响应结果,建立了基于动态模量的沥青路面力学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单轴荷载和多轴荷载作用下路面力学响应影响,考察了荷载、速度、温度及路面不平度对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并对不同行车速度和路面深度下的荷载作用频率进行研究。根据实测的温度场,依据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正负温差路面的力学响应、日温度分布的力学响应、月极端温度的路面力学响应和不同天气状态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基于响应面方法,研究了层位温度与路面力学响应的关系,对层位温度的敏感性进行分析。而后建立了温度—荷载—行车速度共同作用下的路面力学响应预测模型。并对实时温度下的沥青路面健康状态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对现有养护决策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沥青路面健康监测的养护决策方法。
其他文献
达瑞斯·迈尔斯经常说,如果篮球到了他的手中,他就会向大家展示出篮球的魅力。现在,时候到了。
<正>通过发挥高级决策管理者的才能,激活中层管理队伍,带动发挥管理骨干作用,形成三者纵向链接、有机结合的人才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效能和效益最大化。S公司是一家机械装备制
从材料、工艺两个方面较详细地分析了影响激光焊接金刚石锯片焊缝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焊缝强度产生影响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焊缝强度作了讨论。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叙事话语作为一种展示性叙事话语模式的实验,从舞台叙述角度第一次探索了时空控制机制,开始摆脱典雅的诗剧语态,转向多元的视点结构,奠定西方戏剧传统的主
西藏和西南三江地区是青藏地区断裂构造最为复杂区域,历经数十年研究,对该区断裂构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笔者以最新实测航磁数据并结合重力资料为基础,从重、磁场特征与地质构
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各国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利用客家文化来沟通国内外的联系,不失为一条便捷的通道。目前,东山客家文化在政府的大力弘扬
达克罗杰斯是瑞士著名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他的体态律动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这三个部分都有各自的独立性和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是结合在一
个人优质形象包括由仪表及礼仪构成的外在形象及内在修养形象,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个人本身长相的改善及身体的装扮可以塑造理想的仪表形象;对个人言行举止的
善意取得作为原始取得是学界的通说。古罗马法关于物权取得的"任何人不得处分大于其权利"的原则与现代保护善意第三人的交易安全原则的冲突是其根源。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关键
<正>传统的"互检"只是挑出别人的毛病,与己并无关系。这种确认法则讲求确认者的责任,要求本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同时承担起上道工序的责任,使质量责任制真正落实到每个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