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正文分成如下部分:前言、入华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穆斯林的历史接触、近代基督教向穆斯林世界宣教的计划、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回回穆斯林中的传教历史、传教方法、传教失败的历史考察和结语,其中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回回穆斯林中的传教历史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正文之后是参考文献和附录。
本文首先考察了中国历史上入华基督教传教士与穆斯林群体的接触,分析了近代以来国际上基督教向穆斯林世界宣教的大背景。在了解了基础信息以后,根据对基督教文献的分析,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回回穆斯林地区的传教历史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回回穆斯林的首度相遇(1850-1909年),主要分析了中国内地会传教士海思波的《中国伊斯兰教:一个被忽略的问题》一书。这一时期基督教传教士在回回穆斯林中的工作,是在向汉人宣教工作的过程中附带进行的,直到20世纪初基督教传教士才发现这个“被忽略”的问题。基督教传教士从回回穆斯林中的传教实践中得出结论,中国穆斯林是友好的、容易接近的,他们乐观地认为向中国回回穆斯林宣传基督福音已经到了最好的时机。
第二阶段,中国回回穆斯林中布道工作的尝试(1910-1916年),主要分析了《教务杂志》1913年2月的穆斯林专刊。1910年爱丁堡世界传教大会的召开和海思波的《伊斯兰教在中国》一书的出版,使得中国回回穆斯林中的宣教运动提上日程,一些来华传教士开始关注回回穆斯林宣教工作,并着手进行宣教方法、策略的理论讨论,为1917年回回穆斯林宣教高潮的到来做了铺垫和准备。
第三阶段,布道回族特委会时期(1917-1926年),分析了《教务杂志》1917年10月的穆斯林宣教运动专刊,并参考了中文《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17年、1918年和英文《中国差会年鉴》1918年的相关内容。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梳理,介绍了布道回族特委会的概况及其主要活动。布道回族特委会特委会的成立,使得在基督教会范围内有了一个专门负责回回穆斯林归主运动的领导机构,中国回回穆斯林中的基督教宣教运动开始走向制度化、联合化。
第四阶段,穆民交际会时期(1927-1951年),分析了该协会的会刊英文《友穆杂志》、中文《友穆》,同时参考《教务杂志》1927-1941年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基督教杂志的梳理,介绍了中国穆民交际会的概况及其主要工作。穆民交际会是由来华各个基督教差会中对中国回回穆斯林归主运动感兴趣的人组成的专门性社团,不是一个独立的传教差会,具有跨宗派、专门性的特色。该协会成为1927年以后中国穆斯林宣教运动的领导中心,为回回穆斯林改宗基督宗教做出了很多努力。
对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回回穆斯林中的传教活动做了考察和分析之后,根据《为伊斯兰点燃的火炬》一书对传教士奉行的传教方法给予关注,从直接布道、医疗工作、文字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纵观这一个世纪的传教历史,中国回回穆斯林皈依者的数量非常有限,西方基督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回回穆斯林中的传教工作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原因既有基督教方面的因素,也有穆斯林方面的因素。基督教传教士秉持文化帝国主义的宣教观,进入中国回回穆斯林社区,而且由于其传教条件先天不足以及传教方法上的问题,使得穆斯林传教工作一直没有进展。而穆斯林在社区的宗教和族群压力下,不敢公开承认基督教的信仰,穆斯林阿訇和知识分子积极推动的伊斯兰教改革运动,更加强化了这个群体的宗教和族群认同。
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回回穆斯林中的相遇与对话,构成了近代基督教与中国伊斯兰教关系史的主线。这一个世纪的相遇与对话,主要以冲突为主,偶尔出现两大宗教间的合作与平和交流。尽管传教活动的结果是失败的,但双方的相遇与对话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给中国穆斯林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