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的重要性已为广大的外语学习者所认可。词汇习得问题在二语教学法和研究领域也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专家们普遍认为大部分的单词是在阅读中通过附带的方式习得的,因为直接讲授只能涉及相对较少的词汇。很多学者认为在阅读过程中加入其它不同学习活动会更有效的促进附带词汇习得,成效更好的学习活动包含对词汇更深层次的处理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其中,B. Laufer和J. H. Hulstijn (2001)提出了便于操作的投入量假说(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该理论从学习任务的角度解释词汇附带习得。其主要观点是:词汇的附带习得依赖于其处理过程中由任务所决定的需求(need)、搜求(search)和评估(evaluation)三个因素构成的投入量,投入量越高,词汇的附带习得就越好。B. Laufer和J. H. Hulstijn (2001)针对此假说做了两个平行实验,其中第一个实验完全证实了该假说,而第二个实验只是部分证实了该假说。因此,本研究旨在检验投入量假说在附带词汇习得上的有效性,为投入量假说提供有力实证。同时,B. Laufer和J. H. Hulstijn(2001)认为学习活动的时间是活动本身具有的特质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变量,因此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检验进行学习活动的时间是否会影响学习活动的成效。本文基于投入量假说,通过一项实证研究探讨了阅读中的不同任务对附带词汇习得的影响。实验对象为烟台大学非英语专业180名大一新生。为了保证实验的效度和信度,根据一次词汇测试的成绩将他们平均分成两个班,每班90人。在第一个实验中,一个班级的三组学生被要求分别完成三项投入量不同的任务:阅读,阅读加填空以及写作。其中阅读组的学生阅读文章之后完成阅读理解选择题;发给阅读加填空组学生的文章中目标词被以括号代替,学生除了完成相同的选择题外还要从文章后给出的15个单词(10个为目标词,另外5个为干扰词)中选出符合文章上下文的填回原文;写作组的学生依据给出英汉解释的10个目标词,写出一篇包含所有目标词的文章。三组学生分别用了15,25和30分钟完成了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马上进行即时测验,要求学生写出10个词的英语或者汉语意思。在第二个实验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与第一个相同,只是完成任务的时间被控制在35分钟。一周后两个实验中的受试对象均参加了延时测验,其中目标词不变,但是顺序被打乱。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投入量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词汇附带习得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投入量高的学习任务比投入量低的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促进了词汇的附带习得;完成任务的时间对于词汇习得也有积极的作用,时间越长,习得效果越好。因此,作者建议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需要设计投入量不同的学习任务,重要的词汇可以进行投入量较高的学习活动,例如,专业词汇或习语等。总之,教师应合理利用阅读任务以达到更好的词汇习得效果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率及英语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