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调查旨在研究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环境的认知与他们的学习成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调查主要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近600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本科学生为被试验对象,采用的调查问卷是《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环境调查问卷》和《学习态度与学习效能调查问卷》。第一份调查问卷翻译增改自被国内外广泛采用的《班级发生了什么》问卷,主要用于衡量大学英语课堂环境的七个因素或者说是维度,即学生的凝聚力、学生间的合作力、学生间的平等度、教师对学生的支持、课堂参与度、任务的取向及语言学习。而《学习态度与学习效能调查问卷》则用来考察学生对大学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能。该调查不仅通过这两个调查问卷定量地考察和分析大学英语课堂环境,还通过课堂上对学生及老师的观察及对学生及个别老师的采访谈话中得到一定的信息量而进行了定性地分析,从而得到更多对大学英语学习环境的看法,对准确地定量分析数据更有一定的指导和归因作用。
经过定量、定性调查的分析结果表明了以下几种状况:(1)《大学英语课堂环境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经过运用和调查后得到了证实,在中国的大学课堂里面可以运用及得到推广。(2)经过简单相关及多重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了学生们对大学英语课堂环境的认识与他们对大学英语学科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能是有很大关联的。具体些就是,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中的七个要素中对学习态度及学习效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课堂参与”和“学生凝聚力”两个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力度最大;“课掌参与”与“语言学习”要素对学生的学习效能影响最大:(3)学生对于“理想的课堂”的认识比他们对“课堂实际情况”的认识要高,在“课堂参与”、“教师支持”及“学生间的合作”三方面的差异比较显著。(4)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存在着差异,所以对英语学习环境的认识也就有所区别。(5)无论是一年级的还是二年级的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环境都基本满意,但是对于“课堂参与”及“学习英语的态度”两项的总体评价低于正常水平。尤其是后者对学习环境及学习效能都有消极的影响。另外,教师和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环境的认知存在着部分差异,尤其是在“教师支持”和“课堂参与”这两方面。而这样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实际课堂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对大学英语产生消极的态度;另一方面,教师可能难以意识到这中差异的存在,也就对学生的消极情绪持不理解的态度,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的误解和隔阂以及距离。从这一角度看,此次调查给老师和学生之间起到了一次沟通的作用,从而促进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教师可以从调查问卷中得到一些信息,看到一些理想和现实的差异,对改进教学环境及提高学习效果都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本研究还为广大师生及教育者提供了一个视角,即教师可以灵活地改变一下课堂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能。同时,本论文在结论中还提出了几点探索性意见和建议:教师可以增进对学生个体的支持,鼓励个体的任务,给坐在后面的同学多写表达自己的机会,增强对成绩中下等水平的学生的关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协作,互助。另外,学校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学生对待英语的念度,过关成了很多学生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