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67年,顺铂的抗癌活性被发现以来,铂类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今,顺铂和卡铂已成为癌症化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但是其严重的毒副作用,比如:肾毒性、耳毒性以及神经毒性和耐药性极大限制了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钯与铂配合物具有着相似的结构特征(均为dsp2杂化,与配体形成平面四边形结构)和化学性质,使得钯配合物成为了新一类的潜在抗肿瘤药物。姜黄素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癌及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同样,吡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五元氮杂环化合物,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药,农药等领域。它们的抗肿瘤性质近几年是化学家们的研究热点。然而,姜黄自身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不易溶于水,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用药计量大等,这极大的限制了其推广使用。据报道,姜黄素中的二酮结构是其在生物体内不稳定存在的原因,通过与金属离子或金属化合物配位,能够提高其稳定性,改善其生物利用率。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以芳香醛为原料合成了系列姜黄素及其衍生物,通过其与联吡啶硝酸钯(或菲罗啉硝酸钯)的配位诱导超分子自组装得到了18种单核金属钯(Ⅱ)配合物:9种类姜黄-联吡啶钯(Ⅱ)配合物和9种类姜黄-邻菲罗啉钯(Ⅱ)配合物。利用核磁共振谱(1H、13C NMR)、高分辨质谱及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4b的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的确证。以He La、MCF-7和A549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测定了所得配合物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类姜黄素-联吡啶钯(Ⅱ)配合物4b,4c,4d均表现出优良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一步的机理研究表明,配合物4b,4c,4d能够引起He La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升高,导致线粒体膜电位紊乱,继而诱导了细胞凋亡。2.以姜黄素或类姜黄为原料,通过与水合肼缩合得到了6种姜黄素吡唑衍生物。进而通过其与联吡啶硝酸钯的配位诱导超分子自组装得到了6种双核金属钯(Ⅱ)配合物(B1-B6)。利用核磁共振谱(1H、13C NMR)、高分辨质谱及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B2的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的确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此6种配合物在含10%DMSO的PBS溶液中,有着良好的稳定性。MTT实验发现,配合物B1,B4,B5对He La细胞的细胞毒性要优于顺铂。荧光光谱法研究初步表明,配合物B1和B5能够以嵌插模式与DNA发生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