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递增负荷运动中,随运动时间和强度的增加出现血乳酸浓度突增的拐点。有研究证明随运动时间和强度的增加,自由基也存在一个突增的点。两个拐点的出现,是体内生成和清除系统失衡的结果。国内外对血乳酸或自由基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很多,但是对不同训练水平的大鼠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拐点与MDA拐点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出现的先后顺序鲜有报道。
研究目的:观察不同耐力训练水平大鼠在递增负荷游泳运动中血乳酸拐点和组织(血清、心、肝、肾、肺、脑)自由基拐点的动态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二者内在的关系及可能机制,为有效制定合理的运动强度,防止自由基大量产生而对机体造成损害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研究内容:不同耐力训练水平的三组大鼠在递增负荷游泳至力竭的运动过程中,1.血液、心、肝、肾、肺、脑等组织器官MDA的变化曲线是否存在明显的拐点。2.血乳酸和血液、心、肝、肾、肺、脑等组织器官MDA的曲线变化拐点是否具有随训练水平提高而同步后移的动态变化规律。3.血乳酸拐点与血MDA拐点出现的先后顺序。
研究方法:SD雄性大鼠108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记为低耐力水平T1组,中等耐力水平T2组,高耐力水平T3组。T1、T2、T3每组36只,每组又随机分为6个亚组,每亚组6只。三组大鼠进行9周不同强度的耐力游泳训练,T1组分别进行40min、60min、80min无负荷游泳训练各三周;T2组大鼠尾部负自身体重的1%进行40min、60min、80min游泳训练各三周;T3组大鼠尾部负自身体重的2%进行40min、60min、80min游泳训练各三周。训练结束48小时后,每个训练组的6个亚组,从大鼠的2%体重负荷开始,按大鼠体重的1%负荷递增,分别完成递增的各级负荷,每个负荷持续游3分钟,最后一组游泳至力竭。每个亚组完成既定负荷游泳运动后,捞出麻醉取材。分别取血液(右心室取血)、心、肝、肾、肺、脑等组织,采用比色法(试剂盒)测定大鼠血乳酸和心、肝、肾、肺、脑等组织MDA含量。
结果:1.大鼠血乳酸含量随负荷递增呈上升趋势,T1组大鼠6%负荷与5%负荷血乳酸浓度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T2组大鼠血乳酸浓度在7%负荷与6%负荷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且9%负荷与8%负荷相比也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T3组大鼠在9%负荷与8%负荷时血乳酸浓度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10%与9%负荷相比血乳酸浓度也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2.MDA变化:三组大鼠血液、心、肝、肾MDA具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MDA含量整体上随着运动强度的递增而逐渐上升。T1组大鼠6%负荷组MDA含量比5%负荷组显著升高(P<0.05),7%负荷组与6%负荷组相比MDA含量非常显著升高(P<0.01);T2组大鼠8%负荷组较7%负荷组极显著升高(P<0.01);T3组大鼠9%负荷组较8%负荷组极显著升高(P<0.01)。肺和脑MDA没有明显变化趋势。3.T1组大鼠血乳酸拐点出现在6%负荷时,血MDA拐点出现在7%负荷时;T2组大鼠血乳酸拐点出现在7%负荷时,血MDA拐点出现在8%负荷时,T3组大鼠血乳酸拐点和MDA拐点均出现在9%负荷时。
结论:
1.耐力训练可降低机体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同等负荷条件下血乳酸的浓度和MDA的含量,说明耐力训练提高了机体有氧氧化的供能能力和抗氧化系统的功能。
2.三组不同练耐力训水平大鼠在递增负荷游泳运动中的血液、心、肝、肾、等组织MDA含量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出现了明显的拐点;而肺、脑的MDA变化不明显。研究结果提示肺、脑抗氧化能力可能更强。
3.不同耐力训练水平大鼠的血乳酸拐点和血MDA拐点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后移,且血MDA拐点的出现滞后于血乳酸拐点,这一规律性的动态变化明显。
4.研究结果提示,运动中除可用血乳酸拐点作为运动强度的监测指标外,还可用血MDA拐点作为运动强度监控的上限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