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话语的多模态性逐渐受到重视,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于各种多模态文本的分析,如广告、教科书、漫画、海报、网站等。并且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使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模态化日益显著。恰当的多模态教学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反之也会分散学习者注意力。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合理安排模态和媒体,从而达到最佳的协同效果,成为了多模态英语课堂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研究以张德禄的多模态综合分析框架和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以第七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全国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听说组)上的十位获奖教师的教学视频为研究语料,探讨了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模态分布情况以及教师口语模态与身体模态和多模态课件之间的协同。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大学英语听说课堂的类型结构是什么?各种模态资源如何分布?2)参赛教师的口语模态如何与身体模态和多媒体教学课件配合使用?3)如何促进各模态间的协同?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研究语料进行分析,将类属与情境分析法相结合。本文使用多模态分析工具ELAN对不同模态进行注释和分析,并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力求更加客观地分析语料。研究发现:第一,以这十个视频为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呈现出的类型结构为:开始、导入、教学目标、听力理解、口语练习、总结与作业和结束。第二,在整个课堂中听觉模态占据主导地位,占比64%。其中教师口语模态使用频率最高,为201次。在课堂各环节模态调用中,听力理解与口语练习环节使用的模态种类最多、频率最高。在音韵模态中最主要的为语调(192次),使用最少的是重音(12次)。在身体模态中,目光与手势贯穿始终,占较大比例(100次、86次),而距离调用最少(14次)。最主要的课件模态为图片、文字组合模态及视觉文字模态(12次、8次),使用最少的是单张图片模态(1次)。第三,在各个模态配合中,教师口语构成的听觉模态与身体模态构成的视觉模态主要为互补强化关系,与多媒体课件构成的视觉模态主要为互补非强化关系和非互补交叠或内包关系。身体模态主要表达人际意义,多媒体课件传递了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第四,促进模态间协同的策略有以下三类。第一类,降低原生性认知负荷策略:分层呈现教学难点;随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逐渐减少指导。第二类,减少无关性认识负荷策略: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双通道;提前讲解相关背景信息和知识;挑选典型恰当教学案例;减少用冗余信息,添加提醒信号;保持呈现内容的一致性和相关性;避免相关信息分离;同时呈现视觉与听觉材料。第三类,增加相关性认知负荷策略:合理安排时间和教学任务,促进知识内化;将知识置于多种应用情景之中,促进知识自动化。本文对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各个模态及模态间协同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提高模态间配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本文验证了综合分析框架的适用性,并加入认知负荷理论弥补了该框架在认知理据方面的不足,丰富了课堂多模态的研究。在实践上,通过对各个模态运用的分析,加强了教师对多模态运用的重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设计,优化模态间协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